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傳統節日 >

西方節日在中國盛行的原因 交流與碰撞

西方節日在中國盛行的原因 交流與碰撞

我國是一個擁有許多傳統節日的國家,這些歷史悠久的節日,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是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但近年來,人們時而感覺到傳統節日的氛圍越來越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衆多國外傳來的西方節日,這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反思。那麼就來了解,西方節日在中國盛行的原因有哪些。

交流與碰撞:西方節日在中國盛行的原因

你可能喜歡》》俄羅斯詩歌節是哪天

一、媒體和商業的炒作
  媒體對西方節日過度關注。每逢西方重大節日,如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許多報紙雜誌往往大量登載有關西方節日的報道,從其背景知識到其特殊的慶祝方式,從國外的歡慶場面到國內的熱鬧追捧,無疑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宣傳作用。

更有甚者,曾有某報在愚人節當天發佈了一則雷人消息,引起公衆的議論與猜測,而在傍晚時又宣佈其爲愚人節玩笑,這更是以犧牲報刊的嚴肅性來強化公衆對愚人節的關注。

另外,西方節日不斷升溫的背後是巨大的商業利潤。年輕人追求時尚,熱衷國外的節日,玩得開心就行,而商家正是發現並利用了這個相當龐大的消費羣體,極力宣傳包裝。

二、西方節日的優勢
  我國傳統節日,運作形式單一,主要以走親戚、聚餐爲主,春節吃餃子,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糉子,中秋吃月餅,而走親戚花費又很大,對於很多青年人來說過節反倒是一種負擔,缺少浪漫色彩。

而西方節日在進入中國後,其本身具有的宗教色彩淡化,成爲朋友相聚的美好日子,大多帶有狂歡色彩,比較輕鬆浪漫,又注重情調,適合年輕人求新求變的心理,容易爲年輕人所喜愛並接受。

三、全球化的發展,不同的文化之間交融
  節日作爲一種文化載體,在現代社會裏,其意義和內涵很大程度上並不完全取決於它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底蘊,而取決於當代人對其理解和使用的方式。正如英國學者斯圖亞特·廷爾的意義製造理論認爲的那樣,公衆對節日的意義進行再製造,並賦予它新的用途和理解,或許這比歷史傳統對節日的意義本身來得更爲重要。

標籤: 西方 節日 碰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chuantongjie/4w0k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