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傳統節日 >

關於天貺節的習俗有哪些

關於天貺節的習俗有哪些

天貺節是一個很古老的節日,別看它的名字大家都不熟悉,但是如果說農曆的六月初六,大家應該就知道了。據說,這個節日的名稱還是北宋的真宗皇帝所定。天貺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天貺節的由來還與西遊記中唐玄奘曬經書有關。那麼你知道天貺節都有哪些習俗嗎?

關於天貺節的習俗有哪些

天貺節,淮安漢族民間有六月六曬紅綠的習俗。相傳“六月六曬紅綠”之俗起源於唐代。唐代高僧玄奘從西天(印度)取佛經回國,過海時,經文被海水浸溼,於六月初六將經文取出曬乾,後此日變成吉利的日子。開始,皇宮內於此日爲皇帝曬龍袍,以後又從宮中傳向漢族民間,家家戶戶都於此日在大門前曝曬衣服,以後此舉成俗。

關於天貺節的來歷,認爲是道教元始天尊賜書於人間。在漢族民間,傳說玄女賜給宋江一部天書,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濟貧。正因爲有農曆六月六降天書的傳說,又傳說當天是龍曬鱗的日子,天晴日朗,當時又處於盛夏,多雨易黴,這種多雨天對書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進行曝曬。

河南有首民諺:“六月六曬龍衣,龍衣曬不幹,連陰帶晴四十五天。”此時從佛寺、道觀乃至羣衆家裏,都有曬衣物、器具、書籍的風俗。婦女在此日多洗頭,把小狗、小貓等寵物轟下水洗澡。在六月六還有一種藏井水的風俗。這種藏水、曬衣是講究夏季衛生的良好民風。

進入農曆六月,正是農村夏收後的農閒季節,人們纔有空閒進行走親戚活動;這時天氣已經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許多人都下河洗浴消暑;經過梅雨季節,家中許多轉潮的衣物、書籍需要拿出來曬伏,這就形成了“六月六”的諸多習俗。

“六月六,家家戶戶吃餛飩。”小時候,一到六月六,清晨起來,母親就忙着買來韭菜、小蝦做餛飩的包餡,然後將小麥麪粉擀成餛飩皮,全家人圍坐在大桌旁包餛飩,包好的餛飩整齊地排放在篩子裏。然後,我在鍋下燒水,將餛飩煮熟。在泰興地區,吃餛飩據說還有一種說法,這裏的農民家家都養豬,養豬成了每個家庭的主要副業和重要經濟來源,餛飩的形狀酷似豬的大耳朵,吃了餛飩,家中的豬就能養得更好、養得更壯。

“六月六,洗白肉”。六月初六,已進入盛夏,氣候炎熱,河塘是最好的消暑去處。小時候這一天,中午吃完餛飩,隨村裏的大人去池塘洗澡,據說這一天下河洗澡能使人的面板白皙,所以全村的男性,不分老少,多數都會去“洗白肉”,女性也有的會去河邊洗洗頭、擦擦身子。

“六月六,曬紅綠”,紅綠是指各種書畫和衣物。農曆六月初六剛過了梅雨天氣,進入了伏天,此時,驕陽暴烈,氣候乾爽,人們正好把梅雨季節裏可能上黴的衣物和書畫搬出來曬一曬,以防黴爛蟲蛀。因此,又有諺語云:“六月六,書香門第曬卷軸(書畫),莊戶人家曬衣褥。”其實,每年的曬伏,不一定都是六月六這一天,更多的是在六月六之後,挑上一個天氣晴朗、氣溫炎熱的日子。

“六月六,吃口焦屑長塊肉”。農曆六月六以後,晝長夜短,農事繁忙,體力消耗很大,所以每天都要加吃“晚茶”(中晚餐之間的小餐),夏收後家家有了新麥,用新麥製成焦屑當晚茶是最方便最實惠的辦法。食用焦屑時,加入開水和少量的糖,調和後直接食用,既方便又耐飢,一般情況,從六月開始,農家就開始炒焦屑了,直至“吃了重陽糕,就把晚茶撂”。吃焦屑的習慣直到改革開放後,人們有了更爲美味的實物代替才漸漸改變。

“六月六,孃家忙送夏,女兒忙歇伏”。一到六月,孃家人要給剛出嫁的女兒送夏衣、送蚊帳、涼蓆、涼枕等,叫做“送夏”,接收方則叫“接夏”。近年,蚊帳不用了,很多人家“送夏”就改爲送電風扇或空調了。“送夏”的當天,有的孃家人還要將新娘帶回孃家小住數日,稱之爲“歇大伏”,隨着婦女參加社會活動的增多,這一習俗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你可能會喜歡:
  2015年每日財神方位查詢表
  2015年黃道吉日查詢一覽表大全
  最新世界足球日短信祝福大全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的由來

標籤: 天貺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chuantongjie/2n0q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