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姓氏名人 >

尤侗 文名早着 曾被順治譽爲“真才子”

尤侗 文名早着 曾被順治譽爲“真才子”

解讀百家姓尤姓名人。尤侗,明末清初詩人,曾被順治譽爲“真才子”。臺灣第八十四大姓,尤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羣體,人口約九十八萬四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75%左右。

尤侗 文名早着 曾被順治譽爲“真才子”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着名詩人、戲曲家,曾被順治譽爲“真才子”;康熙譽爲“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號三中子,又號悔庵,晚號良齋、西堂老人、鶴棲老人、梅花道人等,蘇州府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於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儒,授翰林院檢討,參與修《明史》,分撰列傳300餘篇、《藝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歸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晉官號爲侍講,享年八十七歲。侗天才富贍,詩多新警之思,雜以諧謔,每一篇出,傳誦遍人口,着述頗豐,有《西堂全集》。

尤侗生於萬曆四十六年四月(1618年6月),祖籍蘇州府長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其家世代書香,自稱是“簪纓不絕”。其父爲明太學生,但終生未仕,在家課子。尤侗五歲開始居家習讀四書五經,受業於其父祖。其天資聰穎,喜讀《史記》、《離騷》等,以博聞強記聞名鄉里,世人稱其爲“神童”,併入學爲諸生,一時間頗負才名。

順治三年(1646年)副榜貢生,順治帝曾稱譽尤侗是“真才子”,惜六入考場皆名落孫山,九年授永平(今河北盧龍)推官。曾在衙署門柱撰寫了一副楹聯:“推論官評,有公是,有公非,務在揚清激濁;析理刑法,無失入,無失出,期於扶弱鋤強。”順治十三年(1656年)春,他以大清典律杖責魚肉鄉里的“旗丁”後,反遭彈劾,刑部以“擅責投充”,例應革職,改爲降二級調用。尤侗不等降級調用,憤然辭官,當年七月偕同妻兒返回故里,“拜見父母,悲喜交集”。

決定從此收心歸隱,自號“晦庵”,將居處改爲“看雲草堂”,取杜甫詩意“年過半百不如意,明日看雲還杖藜”。尤侗精通南曲(崑曲)北曲,以一腔憂憤創作了許多劇本,雜劇《讀離騷》、《吊琵琶》、《桃花源》、《黑白衛》、《清平調》五種,及傳奇《鈞天樂》,均在順治十三年至康熙七年間(1656年~1668年)完成。

康熙十八年(1679年)應詔入選博學鴻詞科,以二等十二名授翰林院編修,參修《明史》,分撰列傳300餘篇、《藝文志》5卷,“受知兩朝,恩禮始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長子尤珍高中進士,完成了他一生未了“科名”夙願,於是慨然引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吾年逾六十,子幸成名,可以休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史局以撰述第一的成就致仕返鄉,歸隱蘇州亦園。書齋名爲“西堂”,故自號“西堂老人”。後在蘇州城滾繡坊建有園林,面積約十畝,定十景名爲:南園春曉、草閣涼風、葑溪秋月、寒村積雪、綺陌黃花、水亭菡萏、平疇禾黍、西山夕照、層城煙火、滄浪古道。

康熙三十八年南巡,尤侗年近八旬仍親迎於道,三月十八日恰逢康熙帝誕辰,作《萬壽詞》以祝壽,“上嘉焉,賜御書。‘鶴棲堂’匾額”。四十二年康熙帝再度南巡,晉爲侍講。時人比之爲李白。隔年六月因年老逝於家中,葬於蘇州西郊太湖邊光福鎮官山姚姊塢。

尤侗才情敏捷,文名早着。曾以《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制義以及《讀離騷》樂府流傳禁中,受順治帝賞識;在史館時進呈《平蜀賦》,又受康熙帝賞識,所謂“受知兩朝,恩禮始終”(潘耒《尤侍講艮齋傳》)。他的詩文多新警之思,雜以諧謔,每一篇出,人所傳誦。所撰《西堂雜俎》盛行於世,但辭賦、銘贊、應俗、遊戲之作,十之八九格調不高。自序說:“雕蟲之技,悔已難追;雞肋之餘,棄復可惜”,故名“雜俎”而不以“文集”標目。但他所撰的《艮齋倦稿》,在評文論學方面,卻寫得比較認真而紮實。

尤侗論詩,將唐宋置於平等地位,認爲:“取唐之美者與宋之惡者,則元白必笑蘇黃之拙;取宋之美者與唐之惡者,則李杜不如楊陸之工”,“平而論之,二代之詩美惡不相掩也。”(《宋詩選序》)他所作的詩,則以“性情自在”爲尚。王士禎評論其詩“如萬斛泉,隨地涌出,時出世間,辯才無礙,要爲稱其心之所欲言”(《西堂全集序》);沈德潛說他“四十至六十時詩,開闔動盪,軒昂頓挫,實從盛唐諸公中出也”(《清詩別裁集》)。總之,其詩筆調酣暢,格調多樣。

但數量既多,不免有信手敷衍、浮淺油滑的弊病。從內容上說,《老農》、《殺蝗》、《苦雨行》、《散米謠》、《紀賑》、《煮粥行》、《出關行》、《憂盜行》、《民謠》等早、中年所作的長篇古風,頗關注於現實社會,對人民疾苦也很表同情,多有可取。《擬明史樂府》100首、《外國竹枝詞》100首及《土謠》10首,歌詠明代史事,描述清初交往各國和邊疆各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同時吸收了樂府民歌的表現手法,清新風趣,別具一格。

尤侗亦能詞曲,着有《百末詞》6卷,自稱是“《花間》、《草堂》之末”;又有《鈞天樂》、《讀離騷》、《吊琵琶》、《桃花源》、《黑白衛》、《清平調》等雜曲傳奇6種,匯入《西堂曲腋》,在當時流傳頗廣。

尤侗着作浩繁,大都收入《西堂全集》61卷和《餘集》共135卷中;“着書之多,同時毛奇齡外,甚罕其匹”。另有《鶴棲堂集》詩、文各3卷,是晚年作品。由於《西堂雜俎》乾隆時因“有乖體例,語多悖逆”,被列爲禁書,所以其集《四庫全書》不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xingshimingren/0dv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