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胥童 童姓來源

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胥童 童姓來源

解讀百家姓童姓。追溯童姓來源,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胥童。童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羣體,在當今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八位,人口約一百零二萬一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64%左右。

童姓來源 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胥童

童姓起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之孫顓頊之子老童,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上古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有個兒子叫老童,亦叫卷章。在史籍《大戴禮記·帝系篇》中記載:“顓頊產老童。”傳說,老童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說話或唱歌時,嗓音就像鍾罄一樣宏亮清越,很有音樂的韻味,大概他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升C調歌王。老童的後代大多是赫赫有名者,例如重黎、吳回、陸終、祝融、彭祖等等。在老童的後世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爲姓氏者,稱童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該支童氏正確讀音作tóng(ㄊㄨㄥˊ)。

源流二

源於風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胥童,屬於避難改姓爲氏。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胥童,是風姓赫胥氏的後代。在晉厲公姬壽曼執政時期,胥童爲晉厲公的心腹大臣,由其親手導演了“晉滅三郤”的歷史。胥童的曾祖父名叫胥臣,字季子,是晉文公姬重耳屬下重臣。在晉文公稱霸春秋諸侯之後,論功行賞,曾被封於一個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稱爲臼季。據史記《左傳》的記載,胥臣當時在晉國官拜大司空之職,職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凡有大造大疑、諫爭,與漢朝時期太尉之職相同。胥童的後裔子孫族人爲避殺禍,紛紛遷逃四方,且改以先祖名字爲姓氏,稱童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童氏正確讀音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三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郕國夫童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爲氏。夫童,亦稱夫鍾,地在今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境內,原爲郕國闞邑之地。郕國君主爲姬姓,開國君主是姬武。到了戰國初期的周威烈王姬午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齊國宰相田悼子引齊國大軍再度攻陷郕國,郕國君主姬魚亡國。郕國被滅後,居夫童之地的姬姓住民中(郕、魯國人皆有),有以故國邑名爲姓氏者,稱夫童氏,後省改爲單姓童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童氏正確讀音作zhōng(ㄓㄨㄥ),今讀作tóng(ㄊㄨㄥˊ)亦可。

起源四

避禍改姓。起源於漢朝:爲司馬遷之後,同樣因諧音故,源於“同”。80年代中央電視臺曾作過介紹,2003年2月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十頻道《百家姓》節目也作了介紹。

西漢時代,史學家太史令司馬遷,因對李陵軍敗降匈奴事有所辯解,得罪漢武帝下獄受腐刑。據傳,他的一支後人爲避家難,改“司馬”姓爲“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馬”姓爲馬。此事在司馬遷出生地陝西省韓城市的縣誌中的<重修太史廟記>(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記載:“----今孫或在洛陽同姓或襄陽馬姓----”。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爲姓氏,隱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證香火的延續,一子北上出關,後人改爲“佟”姓,故該姓基本爲東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爲“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帶;一子留在當地爲“仝”姓,後人多爲山西河北一帶--本內容源於家譜。

起源五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罪犯童使,屬於以身份稱謂或因故改姓爲氏。童使,在先秦時期至宋朝時期男性奴僕的稱謂,童使並不是指童年的幼僕,也不包括因戰爭而俘虜者,戰爭俘虜爲奴僕者,實際上不可稱“使”,只能稱“役”。童使是由於官吏犯罪後被判罰爲官宦人家的奴僕者,包括不致死刑的罪犯、重罪官員的眷屬族人等。在童使的後裔子孫中,有以身份稱謂或職業稱謂爲姓氏者,稱童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童氏人口衆多,淵源繁複,不可一論。在漢字金文、甲骨文、秦漢小篆中童的本義是奴隸。古時候男子有罪淪爲奴者,稱童。童字在甲骨文中,像一個身戴刑具,站立在土堆上,企足遠望的人形。童的本義已不顯,其所引申之小、幼之義加重,如童工、童牛等。童人的出現似與奴,或與幼小有關。

該支童氏正確讀音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六

源於董氏,出自東漢王朝末期郿侯董卓,屬於避難改姓爲氏。據臺灣董淵源所撰寫的《董童聯宗歷史淵源》中記載,有一支童氏是因漢朝末期的太師、郿侯董仲穎的後裔子孫改姓而來,其記載曰:“吾族本姓董,漢董仲穎將軍,因女婢所害,後裔爲避殺滅,棄‘艹’易立,而爲童氏。董童本同宗。”按其童氏族人傳說,一謂其先居浙江,後進閩連城。

該支童氏源出董氏,與董氏同宗同源,因此有“董童本同宗”之說,在近代早已經聯宗,但仍舊分稱童氏、董氏。

起源七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童氏的一支,其遠祖就是著名的大蒙古汗國開國元勳札剌亦兒·木華黎,木華黎之子有一爲札剌亦兒·安童,後爲元朝的開國元勳,在札剌亦兒·安童的後裔子孫中,明朝時期有冠漢姓爲童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⑵。蒙古族卓克氏,源出新巴爾虎蒙古卓穆克氏族,世居浩齊特(今河北張家口赤城獨石口外一帶)、烏爾遜(今內蒙古呼倫貝爾烏爾遜河流域)等地。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JokHala。蒙古族、滿族卓克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童氏、王氏。

蒙古族童氏正確讀音皆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八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回族童氏,源出古代西域回回名首音,其中有一人名叫寶童,定居中原後,按漢俗取諧音漢字爲姓氏,其後裔分衍有童氏、寶氏兩支,今分佈在陝西的回族老童家,就是該支童氏的後裔子孫。

起源九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今苗族、土家族、侗族、傣族、彝族、黎族、藏族、臺灣土著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童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爲漢姓童氏,世代相傳至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w5pm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