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隴西堂:以望立堂 彭姓郡望郡望

隴西堂:以望立堂 彭姓郡望郡望

解讀百家姓彭姓。整理彭姓歷史上的郡望郡望,隴西堂:以望立堂。殷商時諸侯國大彭,即今天的江蘇徐州銅山境內是彭姓的發源地,其後彭姓的繁衍播遷,均是出自此支。彭氏族人大多尊奉彭祖爲得姓始祖。

彭姓郡望郡望,隴西堂:以望立堂

郡望

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淮陽郡:西漢漢高祖劉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陽國,爲同姓九國之一,都城在陳州(今河南淮陽),漢惠帝后改爲郡,其時仍爲國,至漢成帝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淮陽市、鹿邑縣、太康縣、柘城縣、扶溝縣一帶地區。東漢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爲陳國。隋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陳州爲淮陽郡。

彭城郡:彭城郡原爲西漢時期的楚國所置。漢宣帝地節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國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徐州),西漢朝黃龍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複名楚國,東漢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爲彭城國。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復爲彭城郡。隋開皇時期(公元581~600年)廢郡,隋朝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爲徐州,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復爲徐州。歷史上的彭城郡,其統轄範圍大致包括今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沛縣東南部及邳縣西北部,安徽灘溪縣東部及山東微山縣一帶。彭城郡與沛郡在地域範圍上有部分重疊。

玄菟郡:歷史上的玄菟郡有兩處,一稱北玄菟郡,一稱南玄菟郡。北玄菟郡在秦、漢時期位於東遼地區東北部,是古北燕國遺民夫餘族的境地。在漢武帝劉徹征服朝鮮半島的過程中,建“漢四郡”,夫餘之地歸屬於其中的玄菟郡管轄。玄菟郡境地在今朝鮮咸鏡南道、咸鏡北道以及中國遼寧、吉林省西部一帶,郡治在咸鏡南道境內。漢始元五年(己亥,公元前82年),漢武帝將真番、臨屯二郡撤銷,並將玄菟郡遷至今吉林地區。到了東漢時期,玄菟郡西移至遼東地區,之後爲高句麗所吞滅。南玄菟郡亦稱南粵郡,即今兩廣(廣東、廣西)之地,治所在番禺(今廣東番禺)。東漢時期兼指南越、閩越。秦末南海龍川(今廣東龍川)令趙佗兼併桂林、南海、象三郡地(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地),自立爲南越武王。漢初南越雖對漢稱臣,實爲一割據政權。趙佗死後,三傳至其五世孫趙興爲王,漢武帝想直接統治南越地區,於西漢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派遣使者安國少季、終軍等去招撫趙及其母王太后樛氏入朝。南越王趙興及王太后都同意歸附內屬,但丞相呂嘉堅決反對,起兵殺死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漢使。漢武帝於西漢朝元鼎五年(己巳,公元前112年)秋髮兵十萬攻南越,於次年(公元前111年)冬俘獲呂嘉,平定南越全境。漢武帝曾封閩越貴族餘善爲東越王,南越呂嘉反漢,餘善曾與通謀,西漢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6年)秋,又起兵殺漢三校尉,於是漢兵往討,至西漢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東越貴族殺餘善請降,事平。此後南越國消,爲南越郡。彭氏郡望中的玄菟郡屬於北玄菟郡。

宜春縣:西漢時期置宜春縣。晉朝時期改名爲宜陽。隋朝時期設袁州,改宜陽爲宜春,治所便在宜春(今江西宜春),其時轄地在在今江西省宜春市一帶地區。元朝時期爲路。明、清兩朝均爲袁州府。民國時期廢府改縣,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縣。

堂號

隴西堂:以望立堂。

淮陽堂:以望立堂。

玄菟堂:以望立堂。

宜春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北宋末年原籍江西吉安的彭延年告老辭官後定居於揭陽,是彭氏進入廣東的始祖。其子孫除留居揭陽外,先後遷居梅州市梅縣區、豐順、大埔、興寧、五華等地。遷居豐順縣人數最多,有“彭半縣”之稱。

可祖堂:都是說的彭鏗(即彭祖)的故事。彭鏗封於彭邑,人稱彭祖。彭祖活了八百歲,商朝末年他就當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當柱下史,所以又叫長壽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n7nj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