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山東膠州趙氏來源以及地理分佈情況

山東膠州趙氏來源以及地理分佈情況

  趙姓是我國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是膠州十大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上排名首位,也是宋朝國姓,秦朝公族姓氏,主要散佈於黃河沿岸的省份和東北地區。下面我們來看看山東膠州趙氏來源以及地理分佈情況。

山東膠州趙氏來源以及地理分佈情況

 

  秦漢時期,膠州境內便有趙姓人活動。秦始皇東遊琅琊,隨始皇登琅琊臺的大臣,便有建成侯趙亥、五大夫趙嬰等趙姓官僚,他們與李斯商議立琅琊臺石刻,這是趙姓人在膠州活動的最早記錄。可以肯定,最晚在唐宋時期,膠州便有趙姓人定居生活。北宋時蘇軾任密州(駐諸城,包括膠西)太守,膠西人趙明叔與他詩酒唱和,留下了許多千古佳話。北宋前期的膠西約指膠河和墨河之間的地方。南宋建炎二年(1128),膠西、高密一帶盜賊蜂起,密州太守趙野棄城逃走,爲其部下所殺。南宋嘉定八年(1215),宋軍統制趙葵爲牽制蒙古軍侵淮,率軍襲膠州,復襲高密。金朝時有位趙公被授膠西縣樑鄉(今膠南境內)督監,他在後裔廣佈膠州西南鄉和膠南境內,這是膠州趙姓第一位知名人物。元朝時,膠州已有以趙姓人爲主的村莊。至明朝時,趙姓人分居於膠州城鄉,並形成了望族。

  趙姓在我國百家姓中排第七位,約有人口2977萬,佔全國總人數的2。29%。趙姓是膠州第六大姓,截止2003年12月,全市趙姓有27311人,其中男姓13758人,女姓13553人,佔膠州總人口的3。5%。趙姓是膠州着名的大姓之一,不僅人口衆多,分佈廣泛,而且名人輩出,在膠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影響深遠。據不完全統計,明清以來,趙姓家族共考中進士7人;舉人31人,其中武舉人3人;貢生37人,以援例、議敘、考授、從伍、世襲等方式,授九品以上官職者45人。其中,文職最高的是趙燾,官至廣東量儲道(正三品);武職最高的是趙業隆,官至九江鎮總兵官(正二品)

  現代膠州趙姓除少數原始居民外,其祖先主要來自雲南、小云南、河北、山西、四川、江蘇、河北及山東各等地。

  來自雲南 據傳明朝時,一護趙姓從雲南遷徒至膠州,在今張應鎮境內依嶺而居,形成了趙家嶺。據傳明末清初,有趙姓夫婦從雲南遷徒到膠州,在今杜村鎮境內一片棗樹林附近落護繁衍,稱豐安屯,後來因村中趙姓人口占多數改稱趙家屯。據傳清末,趙姓人從雲南遷徒膠州,在今北關街道辦事處立趙家莊。

  來自山西和小云南 明洪武二年(1369),趙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徒膠州西南鄉,在今鋪集鎮境內立村,因信奉佛教天台宗,後建天台寺,遂以寺名村。據傳清康熙年間,趙姓人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徒至膠州,在今裏岔鎮境內形成了趙家河洛村。明朝洪武二年(1369),趙姓從小云南移民膠州,在今營海鎮境內落護,形成了一個趙家莊,後因與另一個趙家莊區別,稱大趙家莊;明初,有趙姓兄妹從小云南逃荒至膠州,在今營海鎮境內落護,形成了趙家莊,因靠海後改爲小海莊。

  來自河北 據《增修膠志》及《趙千護牌》等記載,宋金對峙時,金國在膠西縣設立樑鄉、張倉、陳村三大鎮,河北趙公因軍功被授爲膠西(今膠州)樑鄉鎮(今膠南境內)督監,遂世居膠州。千百年來,趙督監的後裔遍佈膠州南鄉(包括膠南、黃島)。據趙家橋村《趙姓家譜》(清咸豐手抄本)記載,趙督監後裔宋元時主要分佈膠州南鄉辛安(今黃島境內)、樑鄉等地,自元末明初開始向膠州西南鄉、諸城、高密等地播遷。從趙督監以下九世支派迷失無考,元初十二世趙璘爲其祖趙光瀛立碑,記載趙姓家族情況,趙姓家族始有譜系,今《趙氏家譜》便以趙光瀛爲始祖。從趙璘曾孫輩(十五世)開始,趙姓分爲六大支派,其中十五世趙棟支派從辛安遷居趙家橋村(原稱橋村),是爲趙家橋村趙姓始遷祖。二十一世趙守出嗣旁支,遂從趙家橋村遷居墩泊莊,是爲墩泊莊趙姓始遷祖;趙芬從趙家橋村西街遷居前朱陳鉤村,是爲前朱陳鉤趙姓始遷祖。(更多詳細內容,請閱《膠州百家姓》)

  來自河南 據傳明洪武二年,一對趙姓夫婦從河南安陽移民膠州,在今杜村鎮境內定居,形成了趙家城獻村。清朝乾隆年間,趙家城獻一支趙姓遷居今膠西鎮大劉西村。

  來自四川 元末明初時,趙姓人從四川天水移民膠州,在今膠萊鎮境內一片無人居住的雜樹叢林中落護,因是烏鴉棲息的地方,故稱老鴉莊,後趙姓人多改稱趙家莊。清末有幾護趙姓搬到河北另立新村趙家莊,爲區別新舊兩村,人稱大趙家和小趙家。

  來自江蘇 據東擡頭《趙氏支譜》記載,明朝永樂年間,徐州人趙大老遷居膠州南鄉六旺(今膠南境內),其六世孫趙從龍考中舉人,以科舉仕途奮力起家,這支趙姓從此興旺。據河北六旺村趙存福(56歲)講,九世祖趙任有10個兒子分10大支繁衍,其中今膠南境內五支,膠州境內五支。(更多詳細內容,請閱《膠州百家姓》)

  來自山東 清康熙年間,趙姓從高密縣城律遷居今張應鎮境內大河流村,後又移居一處水草窪地,稱小草泊村。明朝時諸城趙家莊趙姓人遷居今膠州杜村鎮婁敬庵村,現傳至十八世。據趙家店趙樹臻老人(78歲)講,明初,趙姓人從膠南尚莊遷居膠西鎮趙家店,這支趙姓與膠城、三里河趙姓是同族。

  另據《膠南地名志》記載,明末,趙姓從膠州里岔遷居膠河鎮北龍王廟東側立村,取名龍王廟子村,建國後改稱東風村,此支趙姓是趙家橋村趙姓後裔。

  目前,膠州趙姓除市區外,主要分佈在南關街道辦事處趙家灘、趙家小莊、北辛置、南三里河、北三里河、市南小區;北關街道辦事處北關小區、西松員;膠北鎮豐子屯;馬店鎮馬店中村、馬店東村、馬店西村、馬店西村、趙家營、小後屯、西草泊;膠東大姜戈莊、葛埠嶺、小麻灣東村、小麻灣東村、勝利莊;李哥莊鎮高家村、李哥莊、毛家莊;膠西鎮大行、趙家店、大劉西村、東埠、趙家莊;杜村鎮城獻村、賀家屯;鋪集鎮殷家莊、天台寺、彭家莊、張家屯;裏岔鎮裏岔村、趙家橋村、趙家阿洛、楊家莊、譚家村、良鄉、後良鄉、後朱陳鉤、前朱陳鉤、墩泊;張應鎮趙家嶺、東張應、東安家鉤、趙家莊、大朱戈;營海鎮大趙家莊、小趙家莊、後趙家莊;洋河鎮趙家莊、曲家爐、芍藥窪、袁家墳;膠萊鎮趙家大高、趙家閘子、小趙家莊、趙家大高;營海鎮小海莊等村莊。

  六旺趙姓望族

  據東擡頭《趙氏族譜》(抄本)及法坤宏《學古編》記載,明永樂初年,江蘇省徐州人趙大老挑一擔筐簍來到膠州,在南鄉六旺村(今膠南六旺鎮)落護,是爲六旺趙姓始祖(趙姓族人說是洪武二年從雲南遷來,系誤傳)。據河北六旺村趙傳軍、趙存貞等人講,由於六旺周圍山多人稀,趙大老來膠州不久就被野獸吃了,後人把一世祖和二世祖合葬,原河北村北有一世二世合墓即是佐證。這個傳說表明趙姓人剛來膠州時生存條件是非常艱難的。這支趙姓從明朝中期開始,人丁興旺,科第不斷,形成了一個聞名山東的世家望族,人稱六旺趙。

  趙大老有兩個兒子,長子趙德福,次子趙善福。趙德福後裔無考,趙善福有子三:趙景初、趙景餘、趙景文。三世趙景文有子五:趙剛、趙迪、趙敬、趙叢、趙雄。四世趙迪有子趙本。五世趙本,明宏治年間歲貢,志書稱其“制行忠謹,肆力經學”,可見趙本是一位品行端正,學習刻苦的人,有子二:趙從龍、趙從虎,六旺趙姓從他開始由農耕變爲書香世家。(本家族世系遷徒分佈詳細情況,請閱《膠州百家姓》)

  樑鄉趙姓家族

  樑鄉趙姓家族的始祖,系金朝時膠西縣樑鄉鎮督監、世襲千護趙公,這是膠州歷史上一個古老的家族,正如光緒年間趙泰春譜序稱,“吾族祖貫膠西近千載矣。”由於朝代更替和戰亂兵焚,趙公以下九世譜系迷失無考,只能從碑文上知其族人主要居住在樑鄉和辛安等地,先人在五代時勇現出朝散大夫、護部員外郎、太子太師等類人物,可見當是即爲望族。至元朝初年,趙璘爲其祖趙光瀛立碑,後人始知十世趙光瀛後裔的情況,故趙姓後人視趙光瀛爲始祖。從十二世趙璘曾孫輩始分爲六大支派繁衍,今傳《趙氏族譜》主要記載趙棟(六大支派之一)後裔情況。這支龐大的趙姓家族,人稱樑鄉趙,從辛安遷入橋村的一支,人稱橋村趙。

  明朝初年,十五世趙棟從辛安遷居膠州南鄉趙家橋村。這支趙姓人丁興旺,家境小康,族人邊務農邊讀書,書禮繼世,以忠信和孝弟聞名鄉里,在清朝後期成爲繼六旺趙姓家族以後的又一個知名的書香世家,並勇現出趙節、趙文運等知名文人。故趙泰春稱“自祖(趙)棟祖遷居橋村以來,紹先人耕讀之業,孝悌傳家,忠信處世者,數百年矣。”這裏介紹的主要是樑鄉趙姓六大支之一橋村趙姓家族。

  橋村趙姓始祖十五世趙棟的獨子趙璞有四個兒子,今趙姓族人是其第三子趙宏世的後裔。趙宏世有子二:趙之如、趙之琦,故橋村趙姓分老長支派和老二支派。(本家族世系遷徒分佈詳細情況,請閱《膠州百家姓》)

  膠州趙姓家族歷史人物

  趙姓是膠州十大姓氏之一,人口衆多,名人輩出,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諸領域,勇現出許多傑出的人才,對膠州社會各方面影響頗大。

  趙從龍 字子云,膠州南鄉六旺(今膠南)人,明朝地方官員。父趙本歲貢出身,以經學授徒爲生,趙從龍在父親親自指授下,學業大進,明宏治十一年(1498)考中舉人,初授河南開封府水利通判,負責治理荊隆、銅瓦、邏葡和張口等地水患,以政績聞於當時。正德七年(1512),劉六、劉七起義,農民軍攻打河南各府縣,河南各級官吏驚慌失措,連失幾座縣城。同僚都服其才能,一齊推薦他負責軍事,於是上司便讓他負責剿滅農民起義軍。趙從龍購良馬、募鄉勇,組成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隊伍,巡視黃河南北,致使農民軍在河南的勢力受到抑制,河南農民軍一聽是趙從龍的軍隊,都繞道而走。農民軍大將裴昆率數萬人據城對峙,官軍久攻不下,趙從龍與官兵兩面圍城,又暗派人至城內離奸裴昆的心腹,導致裴昆軍內饋,裴昆也被俘遭殺害。河南巡撫鄧璋向皇帝奏報趙從龍的事蹟,遷湖廣武昌府同知。趙從龍負文武才略,長期的爲官生涯使他看清了官場的險惡,其才能不得伸展,於是尋了個藉口告老還鄉了。《山東通志》、《膠州志》均有傳。

  趙完璧 趙白璧 趙慎修 趙懷慎 趙一經 趙任 趙傚 趙僎

  趙開成 趙懷禮 趙燾 趙昌嗣 趙季  趙泰甡 趙泰臨

  趙文煚 趙肖煚

  趙充庭 字初筵,六旺趙後裔,清朝詩人。廩生,少年喪父,授徒養母,以孝母聞名於鄉。爲人有氣節,康熙元年膠州遇大饑荒,趙充庭三日不舉火,張洽御史送去量食,他堅辭不受。知州馮景夏雅重其人品,雍正初,鄉人擬舉賢良方正,他力辭不就。趙充庭工詩文,是當時有名的文人,趙泰臨、法坤宏等名流都推崇他,着有《匏村詩集》行世。

  趙聯甲

  趙熙煚 字帝載,趙文煚之弟,清初文學家。從小以孝敬母親聞名,學識淵博,以歲貢終其身。工古文,善詩,尤精詞賦,着有《雲鶴古文稿》二卷、《千樹齋詩》四卷、《清籟詞》四卷行世。《山東通志》。《萊州府志》均有傳。

  趙東普 趙磷卿 趙系  趙守經

  趙節 趙法憲 趙文衢  趙鴻磐

  趙蘭洲(-1914) 字湘圃,膠城人,六旺趙姓後裔,清末經學家。父親趙意誠是一位名醫,有施藥皆效的本領,趙蘭洲能繼父業,但因博學多才,其醫術反被文名所掩。少嗜學,性慷慨,不喜阿諛奉承。成年後中秀才,銳意進取,曾經在膠城南鄉西石讀書,足跡數年不入城市。“爲文肆力於古,不落恆蹊”。鄉試屢薦不售,光緒己卯科鄉試,房考已把他的卷子列爲前幾名,竟因額滿而放入副榜,時人皆惜之。後來居家教授生徒,及門者大都成名而去。所交遊者均爲一時名宿,如楊際清、法偉堂、高英俊、王其慎等人,每有疑問便向趙蘭洲請教,他據理剖晰,學問精深,時人無不歎服。一生着述文稿頗多,惜大都散佚。

  趙璽綢 趙子懿 趙文璧 趙文運 趙法坪 趙恂

  趙蘭田(約1880-約1940) 字子玉,膠州南關三里河人,民國初年鐵路官員。年輕時曾在膠城大石子街經營點心鋪,28歲後外出尋求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曾在濟南被捕,幸遇膠州老鄉趙某相救獲釋。20世紀二三十年代,出任膠濟鐵路管理局局長,成爲山東炙手可熱的實權人物。爲人講義氣,重鄉誼,只要是膠州人找他,一般都能在鐵路上謀個差事,故膠州百姓在膠濟鐵路做事的很多。

  趙宗乾(約1876-) 字秩生,膠城大王家莊人,後搬入阜安街,民國膠州着名書法家。清末己丑科拔貢,民國初年,任保定府地方法院書記官、湖北檢察廳書記官等職。曾應《增修膠志》初期總纂趙文運之請,擔任副總纂。工書法,各體具佳,尤擅長楷書和行書。

  趙尚志

  膠州趙姓家族軼聞傳說

  神童“趙任

  膠城欒家街人趙任,是趙懷慎的第三個兒子,早慧,才思敏捷,過目不忘,七歲便能作文章,九歲中秀才,15歲中舉人,16歲考中進士,有”神童“之譽。至今膠城仍流傳着他的許多佳話。

  趙任四歲那年,父親偶指窗外的飛燕吟道:”兩翅剪開楊柳色“,他應聲回答:”一聲啼破海棠春。“。父親對兒子的早慧頗感驚奇。有一年,有幾位膠州南鄉的舉人路過膠城,要到北京慘加會試。(更多精彩內容,請閱《膠州百家姓》)

  牧童趙節

  趙節,膠州西南鄉趙家橋村人,少時家貧,爲人牧牛,牧主在端午節發給趙節及其他牧牛者各200銅錢。別人到集市上買來糕點,趙節卻買了一部《佩文詩韻》,放牛時便在瓜棚中翻看。一天,正值下小雨,有塾師路過此地,見他在翻閱《佩文詩韻》,便戲問他識不識書上的字,趙節說不識字。塾師問他書從何來,趙節回答:”我拿着錢到集市上,見諸書沒有比此書更好的,所以就買下來了。“塾師見他聰明伶俐,是塊讀書的好材料,心中大悅,就找其父問道:”你兒子如此喜歡讀書,爲什麼不讓他上學呢?給人家牧牛,可惜也哉!“ (更多精彩內容,請閱《膠州百家姓》)

  趙”三靴子“傳奇

  趙涵吉,清末膠州三官廟村人,六旺趙姓後裔,是一位頗有神祕色彩的傳奇人物。據說趙涵吉小時候窮的光着腳走路,有一次,他在路上檢到三隻靴子,穿了兩隻,另一隻捨不得扔掉,就掛在脖子上往家走,人們見了都笑他,就稱趙三靴子。後來他拜慈喜太后的母親爲乾孃,發跡後人稱趙三爺。一位普通百姓如何和慈喜稱兄道妹,這段軼聞很少有人知道武舉趙逢恩

  趙逢恩(1834-1896),膠州東鄉大姜戈莊人,清同治元年考中武舉人。趙武舉一生爲人忠厚,上不巴結權貴,下不欺壓鄉鄰,扶危濟貧,疾惡如仇,在民間留下了許多佳話。因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六,故人稱其爲”趙六爺“。

  清同治元年,趙逢恩和兄長子侄們一共六人赴濟南慘加鄉試。趙家子弟個子不高,貌不出衆,同住旅店的武秀才瞧不起他們,語言和行爲上多有傲慢之意。正巧,他們住宿的房間門外有三塊500斤重的大青石,趙逢恩便機智地借題發揮,大聲對其侄子說:”爲君,將此石搬走,看它在此不前不後不左不右的,多不雅觀!“侄子趙爲君應聲而至,奮力將石抱走,扔在牆邊。衆秀才見狀,暗暗吃驚,再也不敢小瞧他們了。(更多精彩內容,請閱《膠州百家姓》)

  趙恂治瘡

  膠州西南鄉人徐春以討飯爲生,人稱討老子。舊時候,討老子也稱背大筐的,有丐幫組織,討老子首領須到縣衙領銜,授葫蘆鞭,管一區或一社的討老子。討老子徐春患了腦疽,無錢醫治,爲充飢腸,仍治街討飯。西南鄉天成堂藥鋪老闆趙恂見此慘狀,便把他領到自己的藥鋪,說:”你住在我這裏吧,吃飯我管着,治病不要錢,治好了,要飯還能上去門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mly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