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尋訪衛氏先祖的生息地 以史爲據

尋訪衛氏先祖的生息地 以史爲據

  衛氏是個國姓,今天以史爲據,帶你尋訪衛氏先祖的生息地。百家姓衛姓,歷史源流有七,它也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衛滿朝鮮國姓,歷史上是出自周代王族,是山東名門望族的姓氏。
以史爲據,尋訪衛氏先祖的生息地
  衛氏是個國姓,它來自姬姓。據史料記載,周武王滅了商之後,就把商的舊地分封給了他的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及殷商舊主武庚,爲的是他們互相監督,管理好殷商舊民,治理好這片土地,保持國家的穩定和長治久安。

  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即位,周公輔佐。殷地的兩個姬姓兄弟和殷商舊主武庚疑心周公篡權,起而反周,周公秉承王命,打敗了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亂。隨後,周公把八弟康叔分封到殷地,叮囑他選賢任能,利用殷商留下的賢臣良將治理這塊土地。康叔在殷商舊地建立衛國,在戰亂和相互爭奪中,先後遷都5次,傳承800多年,直到秦統一六國之後,在秦二世當政期間才被滅掉,它是周王朝分封的諸侯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

  康叔的臣民儘管失去了國家,但是他們不管流落何地,都以衛國的國號爲姓氏繁衍生息。在秦漢時期,衛氏宗族曾經出現過若干望族,其中河東衛氏和陳留衛氏是比較有名的,在歷代中出現過許多文臣武將和書畫大師,其中數衛青名氣最大。衛青是漢武帝劉徹的小舅子,曾經帶領部隊多次征討匈奴,爲漢朝拓疆擴土和邊陲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國民政府時期,安徽合肥的衛立煌名聲也比較大,他算得上是個開明的儒將,建國後回到了新中國。華陰衛氏中還有個叫衛定一的人,他曾經與楊虎城、李虎臣一道抗擊劉振華的鎮嵩軍,堅守長安8個多月,取得了保衛長安的勝利,寫下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這些名人都是我們宗族、宗親中的傑出代表。

  我們的先祖是華陰縣的一支,從目前老人的口頭傳承獲得的資料看,最起碼在華陰當地生活了300多年,最少應該有12代人。華陰的三河口和西嶽廟一帶曾經是先祖生息繁衍之地,岳廟東的東城子村北曾經有先祖的陵墓,華陰坡上村的衛姓和衛家城子的衛姓曾經在每年清明節時都要去這處墓地上墳祭祖,這兩處的衛姓都認爲東城子村北的衛姓墳地是共同的祖墳。爲此,曾經還產生過爭執,因爲各支都希望以正宗嫡傳自居。衛氏在原三民鄉三陽村衛家城子生息繁衍了六代人左右,起初是從四門人繁衍開始的,四門的祖墳都在衛家城子的周圍。

  華陰這一支衛姓,相對比較集中,至於從哪裏遷移到這裏,已經無從考證。但是,衛姓在黃河以東本身就是望族,山西的運城、臨汾至今仍然居住着很多衛氏宗親,陝西的韓城、澄城、朝邑等地也分佈着不少衛氏宗親。陝西華陰、山西運城、山西臨汾、陝西韓城和朝邑都是黃河沿岸之地,華陰距離山西運城不過90公里,距離山西臨汾和洪洞縣大槐樹底下不過230公里,距離韓城不過100公里,距離朝邑僅僅只有20公里左右。這樣看來,華陰衛氏很有可能是從山西或者韓城這些地方遷移過去,亦或是與山西、韓城一帶的衛氏一同從別的地方遷移而來。因爲他們都選擇了黃河沿岸作爲生息繁衍之地,某種程度未必就是一種巧合。說不定沿河而居恰是衛氏宗親選擇落腳和棲息之地的主要原因。

  根據有關資料,華陰衛氏很可能是明清時期從外地遷移而至。我推測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明初的時候,明朝洪武、永樂年間曾經有組織地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移民,持續50餘年,從山西大槐樹底下遷移出了許多姓氏的民衆,廣泛分佈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衛氏先祖很有可能是從那裏遷移而來,因爲在華陰衛氏當中本身就口頭流傳着從山西大槐樹底下遷移而來的說法。另一種可能便是,明清時期,朝廷曾經設定潼關衛,許多戍邊的將士後來就地定居,由軍轉民,衛氏先祖也有可能是那個時期落戶華陰岳廟一帶的。

  從華陰縣誌上查閱,對衛姓的記載最早是從明朝開始的。明朝時,華陰縣的武舉人名單中,有一名姓衛的先輩。在清朝的舉人中,有一名姓衛的先輩;在武舉人中,有兩名姓衛的先輩。至於這些姓衛的先輩是不是我們的先祖,在缺乏族譜、家譜的情況下,就很難下結論。但是,華陰縣的衛姓基本上居住在坡上村和原衛家城子是可以肯定的。其他各鄉各村再沒有發現還有姓衛的人家。縣誌上記載的都是名人賢士,至於一般的平頭老百姓是上不了縣誌的,所以,也不排除在華陰縣的其他地方仍然生活着普通的衛氏宗親。

  華陰衛氏的生息繁衍之地,最能聯繫上的地理標誌是,蒲峪流出秦嶺之後形成的白龍澗就曾經經過原衛家城子的村東。就社會下大雨的時候,原衛家城子的男丁都會冒雨從家裏往河堤上跑,以防止河堤垮塌淹沒村莊。據目前掌握的史料知曉,華陰衛氏的先祖最早應該安息在西嶽廟東南二里左右的東城子村北,解放後墳地被平。原衛家城子這支宗親,居住地距離三河口不遠,大約就是四、五里路程,儘管今天的三口鎮集市已經不復存在,但是三河口這個地理標誌卻依然十分清楚。三河口、西嶽廟和白龍澗是華陰衛氏宗親生存繁衍的三處最爲明顯的地理標誌,不管到什麼時候,這些標誌都會鐫刻在衛氏子孫後代的心底。

  華陰五方鄉的坡上村和移民前三民鄉三陽村衛家城子的衛氏宗親擁有共同的祖先,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從目前瞭解的情況看,在華陰縣生息的衛氏子孫就這兩支,至於在其他地方還會不會有,暫且無從知曉,有待今後在實踐中再去考證和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18k04.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專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