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八字命理 >

易經和易傳的區別有哪些?

易經和易傳的區別有哪些?

《易經》,一般指六十四卦經文部分;《易傳》是解釋《易經》最原始的文章。而《易傳》是從哲學角度解讀《周易》的開山之作,自古傳承不息。本期的周易入門帶你去了解易經和易傳的區別有哪些?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易經和易傳的區別有哪些?

《易經》,一般指六十四卦經文部分,包括卦畫、64卦卦辭與386爻爻辭。

《易傳》,解釋《易經》最原始的文章,是從哲學角度解讀《周易》的開山之作,爲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共10篇,分別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漢代起,又被稱爲“十翼”,意爲《易經》續上翅膀,傳承不息。

我們現在所說的《周易》其實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易經》,一部分是《易傳》。這兩部分和在一起統稱爲《周易》。從時間上看,《易經》恐怕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本書了,從內容上看,這本書的直接目的顯然是用於占卜。

占卜,就是在遇到自己無法克服的困難,對未來的事情無法掌控的時候,透過演卦來預測吉凶,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算卦”,預測一下自己的運數。《易經》記錄了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爻辭。傳說是伏羲畫出了八卦,周文王演爲六十四卦。可以理解,在古代社會中,生產力不發達,人們對於周邊發生的事情無法解釋,無法操縱,更無法預測,於是就透過這種方式來爲自己的行爲找一個理由。卦象吉,證明這件事可以幹;卦象兇,則證明這件事不能幹,要有意識地去規避。

而《易傳》呢,《易傳》是對《易經》的解釋和發揮。《易傳》共分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今天我們讀《易經》,主要是藉助《易傳》來讀的。

因爲《易經》的成書時間比較古老,根本不容易讀懂。不僅今天的我們讀不懂,就是古人也讀不懂。所以,只能藉助《易傳》。如果說《易經》是教科書,那麼,《易傳》就是這本教材的輔導工具書。所以,《易傳》的十篇又稱之爲“十翼”。“翼”就是“翅膀”的意思。沒有《易傳》提供的這十個“翅膀”,《易經》這隻大鳥根本飛不起來。

至於《易傳》的作者,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據說是孔子寫的。孔子讀《易經》,頗有心得,於是就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彙編成冊,起了個名字就叫《易傳》,以區別於《易經》。也有人對此表示懷疑,認爲《易傳》形成於戰國時代,而不是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因爲從內容風格上看,《易傳》和《論語》差的太多,很難想象是出自孔子他老人家之手。

不管怎麼樣,《易傳》成書都應該《易經》晚了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無論在內容還是行文風格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別:《易經》文風比較簡樸,專門用來演卦預測吉凶,目的性比較強;《易傳》的文風就比較抽象,已經不是用來占卜了,而是透過解釋《易經》中的卦象來闡發宇宙、社會、人生的道理。

比如,《易經》中只有“—”、“--”兩爻,透過兩爻的合成和重合演變出不同的卦象,然後再從卦象看出吉凶。據說伏羲演八卦的時候,用的是蓍草,根本沒有文字,只能靠一雙眼睛看(僅有其“象”,未見其“辭”)。直到文王演六十四卦的時候,才配上文字(辭)。而在《易傳》中,“陰”、“陽”兩個字開始出現了。

易經和易傳的區別有哪些? 第2張

別忘了,“陰”和“陽”已經是概念了,而不再是用蓍草編成的“—”和“--”。這其實已經上升到理論高度,正所謂“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

更進一步的是,《易傳》透過對卦象的解釋最終得出了“一陰一陽謂之道”的觀點,形成了對中國文化有着深遠影響的“陰陽觀”。翻開《易傳》,我們看到的已經是“陰陽”、“剛柔”、“動靜”、“盈虧”、“進退”這樣一些相輔相成的概念了。所以,《周易》對後來儒家和道家影響比較大的,是《易傳》,而不是《易經》。

但話說回來,《易傳》畢竟是從《易經》中來的,沒有《易經》,就沒有《易傳》,而《易經》正是用來算命合占卜的。也正因爲此,算卦、占卜的一些成份不可避免地流傳了下來,被一些算命先生和風水先生所利用,成爲了他們招搖撞騙的資本。關於這一點,古人其實早有洞察。

《五經注》這樣批判《周易》:“其失也,賊。”意思是說,學會《周易》演卦的人,如果不走正路,就會變成旁門邪道,賊頭賊腦,招搖撞騙,像賊一樣把別人手裏的東西忽悠到自己腰包裏。這種東西,古代稱之爲“術”。

這樣,從《易經》到《易傳》,《周易》逐漸有了“學”和“術”之分,到最後甚至涇渭分明。“學”是指有關天地人生的大道理;“術”則是算卦的技法。“學”的着作,歷代史籍中列入經學類的子部,十分尊崇;“術”的着作則列入“術數類”,雜部,是輕視的。

所以,中國古代的文人們,對待《周易》是“叫其理,玩其佔”,讀書人學習《周易》,重在明白《周易》中經天緯地的大道理;至於占筮,則是讀書人業餘玩的遊戲,如同現在的麻將、撲克一樣。推薦:周易入門:二進制與八卦的關係

現在我們或許能明白了,《周易》並不是有些人眼裏的封建迷信,而是我們中國文化中的大智慧,絕對不能拋棄。正像我一開始說的那樣,它塑造了中國人的思維結構和思維模式。

即使是《易經》中的占卜之術,我們也不能一概視爲封建迷信。如果那樣,就是在苛求我們的祖先了。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古人只能藉助一雙肉眼來對這個世界進行解釋和推測,而不象今天的我們有望遠鏡,有宇宙飛船。今天的我們看起來是封建迷信,當時的人們可能還奉爲真理呢!歷史進步了,觀念也在進步,信奉的東西當然也在改變。

標籤: 易經 易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gua/g47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