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戲劇文化 >

晉劇的來源在哪裏 晉劇是哪裏的

晉劇的來源在哪裏 晉劇是哪裏的

晉劇是漢族的地方戲曲,又被山西當地稱爲是山西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的劇種之一。晉劇因爲創建於山西的中部,所以又被稱爲是中戲,是中路梆子的簡稱。你知道具體晉劇的來源嗎?本篇文章,就要來爲你介紹晉劇文化!

晉劇是哪裏的,晉劇的來源在哪裏

晉劇即山西梆子,也叫中路戲,中國傳統戲曲。因興起於晉中汾陽、孝義、祁縣、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流傳外地後,被稱爲山西梆子,後改稱晉劇。中路梆子源於蒲州梆子,清道光、咸豐年間已盛行,流行於山西中部、內蒙、河北、陝西部分地區。發展過程中吸收晉中地區民歌、秧歌等民間藝術韻調,風格特具。

中路羣衆,尤其是富商們來說倍感失望,於是少數人便開始邀請賦閒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藝人等,組織研討班子,擬創立自己的劇種。到了咸豐中後期,經過衆多班子的努力研討,終於在繼承蒲梆音韻和鑼鼓經點的基礎上。

結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點,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雛形班社,並開始試點演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縣三慶班,參加藝人,除了滯留的蒲梆藝人、秧歌及皮影藝人外,還有吹鼓手、店員、礦工、票友。

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會秩序好轉。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現,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財主們的青睞。於是先後成立了上、下聚梨園班、四喜班、四興班、四慶班等班社,在演出實踐中,互相學習,不斷改進,使唱腔及文武場面日趨完善;又學習外地劇種管理班社的經驗,使戲班逐步走向了正規化。

戲班人員,除文武場保留中路籍藝人外,其他演員大都以高薪從蒲州聘來,所以民間有:“祁太鎦子,蒲州丸子”的諺語。戲班不屬商業性質,盈虧全由班主自負。只是每到一處,將木製的、標有某某縣某某財主所承戲班名稱的虎牌立在前臺,以示誇耀,還要在後臺粉壁牆上題筆留名。這些舞臺題筆內容廣泛,成爲今天研究晉劇發展史的金石之證。

隨着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財主和中等商人的承班興趣。他們也從蒲州請來藝人或招來兒童,成立科班。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數州縣初具規模。藝人的精湛表演,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晉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戲,禿紅、吐醜、蓋陝西。人蔘娃娃、大嘴醜,後邊跟的一杆旗……”等戲諺流傳。

結束語】戲曲文化是中國的精髓,本篇文章見證了晉劇文化的歷史,也懂得他們當時的艱辛,怎麼能去忘了它。

標籤: 晉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xiju/j6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