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戲劇文化 >

常香玉簡介詳情 着名豫劇表演藝術家

常香玉簡介詳情 着名豫劇表演藝術家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寧輸後臺不輸前臺。只許藝高不許膽大。當場一字難。當場不認父。千學不如一見。一清二混三不見。技要穩準狠。藝不離手曲不離口。”常香玉是豫劇六大名旦之一,戲曲功底也是很深厚的。

那麼,本期豫劇文化一起了解着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

着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簡介詳情

常香玉(1923年—2004年),原名張妙玲,出生於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爲第一、二、三、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是中國文聯榮譽委員,曾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會長、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長、河南豫劇院院長、河南省戲曲學校校長、瀋陽音樂學院教授等職。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格調新穎,以聲繪情、以情帶聲;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內涵深邃、性格鮮明。在表達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上,細緻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蘭》、《拷紅》、《斷橋》、《大祭樁》、《人歡馬叫》、《紅燈記》等。

常香玉是常派的創始人,有着豐富的音色、寬廣的音域、純淨的音質、正確的運氣方法、宏大的發聲共鳴、精巧的吐字技術和嫺熟的潤腔手段,唱腔甜美,吐字清晰,表演細膩傳神,規範精到,富有一種陽剛之氣。

常香玉原唱豫西調,屬下五音唱法。後來逐漸融合了祥符調的古樸醇厚、委婉含蓄、俏麗典雅風格,同時,還吸收了曲劇、河北梆子、京劇等諸劇種的元素,形成獨特的“常派”唱腔。

常香玉對豫劇唱腔的創制和拓展,首先表現在結合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上,對前輩們的唱腔藝術進行全面繼承和融會貫通,並在此基礎上的高格調追求,賦予豫劇傳統唱腔以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精神;其次,還表現在對板式的靈活運用和發展上。另外,常香玉對豫劇唱腔創制的另一貢獻是發展了豫劇清唱這種演出形式。

常香玉帶領的常派,運用的潤腔方法主要有:裝飾音潤腔、鼻音潤腔、頓挫潤腔、力度及速度潤腔、音色潤腔、情感反應潤腔等。裝飾音潤腔就是不改變旋律的骨幹音,運用上下滑音及顫音等裝飾音來潤飾唱腔,起到“正字”的作用。鼻音潤腔,就是根據人物需要,在演唱韻尾是鼻音的字時,把韻尾歸入鼻腔內行腔,使之起到潤腔作用。

吐字清楚是常香玉豫劇藝術的一個突出特點。常香玉說過:“在演唱方法裏,吐字最爲重要,因爲它是一切唱腔的基礎。合乎四聲的要求、念準尖團字音、分出抑揚頓挫、講究收腔歸韻,才能做到吐字清晰,若吐字不清就不能達意,再好的唱腔觀衆聽不明白,就不會受歡迎。”

常香玉,玉沽冰清,德藝雙弊,香玉常在,一代人民藝術家;梨園存,春色滿園,聲情並茂,青春永駐,萬世中華戲曲魂。橫批:戲比天大。

【結束語】常香玉在語句上留下的痕跡是讓很多人受益匪淺的,其孫女小香玉也在豫劇文化上取得了不少的成功,這其中少不了的更是常香玉對於她的教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xiju/0gp0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