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土家族服飾 土家族文化象徵

土家族服飾 土家族文化象徵

我們往往可以根據不同的服飾來辨別不同的民族,大多數民族的服飾在歲月的洗禮下都保留了本民族的傳統特點。
  那麼,在土家族文化中,土家族服飾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土家族文化象徵:土家族服飾

秦漢之後,土家族先民服飾已具有濃郁的民族特徵,《後漢書》中所記述的“武陵蠻”、“五溪蠻”“好五色衣”,表明了土家先民喜“斑斕”服飾的審美傾向。

到了南宋,在唐代即已蓬勃興起的織錦業此時已進入全盛時期,同時,用五彩華美的織錦製作服飾亦自然成爲了土家人的最愛,南宋《溪蠻叢笑》對此有描述:“績五色線爲方,文采斑斕可見。俗用爲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稱峒布。”《大明一統志》、同治年間《龍山縣誌》亦多有記載。

土家人崇尚繁麗多姿的服飾習俗,一直延續到清“改土歸流”之前,改土歸流前,土家服飾沿襲舊習:“男女垂髮,短衣跣足”“男女服飾均皆一式,頭裹刺花巾帕,衣裙盡刺花邊。”(清乾隆《永順府志》)。

到了乾隆二十年間,土家民族形象第一次以草圖形式在《皇清職貢圖》裏清晰呈現:此時永順、保靖等地區的部分土家男人已開始着褲,上衣爲圓領短袍,衣長至大腿,包頭巾,繫腰帶,裹綁腿;女人則“高髻螺鬟”,內穿立領短袍,外套對襟背心,下着過膝百褶裙,以布纏腿。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穿着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面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但是並沒有苗族那樣的銀頭飾、銀項圈。

土家族“男女一式”的百褶裙,保留了遠古時代“裳”的遺風。在我國古史記載中,有“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之說。這是最古老的裙子樣式,類似圍裙的形狀,爲一簾式樣。

“改土歸流”,成爲了土家服飾的重要轉折點。當時清政府派去的流官,不斷對土司時期的習俗加以禁止,也包括服飾在內。永順知府袁承寵在雍正八年頒佈:“服飾宜分男女也”;保靖知縣也“限一年,爾民歲時優臘,婚喪宴會之際,照漢人服色。”從此,土家族服飾男女一式的外觀形式得以徹底改變,男性由穿刺花衣裙而改穿滿裝;婦女則上穿滿裝,下着漢裙,即八副羅裙。

這一時期,由於漢人商賈把大批進口“洋布”帶入土家地區,洋布的質優價廉,逐漸替代了土家人自己紡織的溪布、斑布。織錦除了用於被面、祭祀時的披毯或孩子的蓋裙外,幾乎不再用於服飾。大多數土家民衆服飾非常簡樸,據《酉陽直隸州總志》卷十九·風俗志記載:土家服飾“俗尚簡樸”,“無奢靡之風”。

此時的土家族服飾已不如以前那樣鮮豔,喜好“五色斑衣”的習俗逐漸向“尚簡樸”演變,就如土家俗諺所云:“好吃不過茶泡飯,好看不過素打扮”。不過,土家服飾雖然在外在形制上受到了外族文化的衝擊和融合,但卻在內在的靈魂裏保留着土家族自身的民族性格,主要體現在圖騰崇拜、工藝特徵和獨特的審美視覺等方面。

標籤: 服飾 土家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rpq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