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鷹在塔吉克族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作用

鷹在塔吉克族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作用

民族的信仰是一個民族對事物的崇尚,是情感的寄託,在很多時候都會是民族的精神傳承。
  在塔吉克族文化中,鷹的文化就是他們信仰的純在方式之一,是他們的精神傳承之一。那麼,鷹到底在塔吉克族的傳統文化中具有怎樣特殊的作用呢?隨小編去看看!

鷹在塔吉克族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作用

在塔吉克族傳統文化中,由早期自然崇拜而形成的鷹文化在該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因爲塔吉克族已經賦予鷹某種獨特的文化意象,使它成爲塔吉克族的民族符號,象徵着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一往無前的大無畏民族精神。在民間,鷹被塔吉克族仍未是強者、英雄。由鷹崇拜衍化的民俗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鷹笛、鷹舞、神話傳說等。

塔吉克族的鷹笛和鷹舞是文化部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鷹是塔吉克族先民的圖騰,至今塔吉克人仍自稱爲鷹的傳人,鷹文化在帕米爾高原上源遠流長、奔騰不息,它已成爲了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力量之源。

鷹笛
  鷹笛在塔吉克族稱“斯特洪諾依”,“斯特洪”是骨的意思,“諾依”是笛子的意思。塔吉克族先民製作和吹奏鷹笛的傳統非常悠久。

鷹笛是塔吉克民族獨有的樂器,由鷹的翅骨做成,故名鷹笛。鷹笛共3孔,豎吹,音色獨特,悠揚而高昂,十分悅耳,既可伴奏,也可獨奏。

關於鷹笛,塔吉克族民間流傳着這樣的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居住在“萬山之祖”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人,還過着狩獵生活,家家戶戶養着獵鷹,它們白天隨主人狩獵,晚上爲主人放哨看家。

有一個名叫娃發的獵手,住在達卜達爾山谷裏,他家祖輩都是有名的獵戶,家裏有一支祖傳的鷲鷹,已活了一百多年,可眼力還非常好,百里以外的小雀也休想逃避,它的尖嘴和利爪能撕碎一隻黑熊。遠近獵手都羨慕這隻獵鷹,都叫它“鷹王”。

娃發每天帶着“鷹王”狩獵,獵獲的鳥獸也和過去一樣,全被奴隸主奪去。命運如此悲慘,他只有向“鷹王”傾訴自己的哀怨:“塔吉克奴隸啊,像天邊墜落的星星。活着的被吸血鬼吸吮,死去的都閉不上眼睛。兇狠的奴隸主啊!殘酷無情,冷硬的心腸,像慕士塔格冰峯。塔吉克奴隸啊!難道永遠是天邊將要墜落的星星?!”這歌聲像獵鷹一樣張開了翅膀,到處飛翔,傳遍了高原、山谷,奴隸主嚇得膽戰心驚,下令娃發交出“鷹王”,爲他家看門護院。

娃發氣得幾乎昏了過去,“鷹王”對他唱了起來:“娃發娃發,快把我殺,用我骨頭,做支笛吧,你有了笛,要啥有啥,就不會受苦啦!”娃發聽了又驚又喜,可又怎捨得殺掉自己心愛的獵鷹呢,他撫摸着鷹的羽毛,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鷹王”又唱道:“娃發娃發,快把我殺,我死以後,會成仙家,若不殺我,主家一來,把我搶走,你也難活。”娃發心想,也許它真能變成神仙吧,就把“鷹王”殺了,抽出翅膀上最大的一根空心骨頭,鑽了三個洞眼,做成了一支短笛,取名“那依”,吹出了動聽的曲調。娃發吹起鷹笛,獵鷹成羣而至,狠狠地懲罰了奴隸主,使他再也不敢欺壓奴隸了。

從此,鷹笛在塔吉克人盛行不衰,並且一直流傳至今,可見歷史之久遠。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中,陳列着一件從南疆巴楚縣脫庫孜薩米出土的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581年)的三孔骨笛。據民族音樂學家周菁葆先生考證,它就是古代的鷹笛。與今日塔吉克族的鷹笛,在用料,形制和吹奏等方面均完全一致。

鷹在塔吉克族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作用 第2張

鷹舞
  鷹舞多以雙人舞形式在喜慶佳節或家庭晚會中表演。從內容到形式皆模擬鷹的動作。跳舞時,衆人圍坐或半圍坐,男女相邀,成雙而舞;有時若干對舞伴同時表演。

男子舞姿俊健、純樸、粗獷。主要動作有伸展雙臂(前臂較高,後臂較低),前後擺動,舞步靈活多樣。高潮時,激烈抖動雙臂並攤開雙掌,向左右旋轉和側身躍起,作雄鷹展翅,搏擊風雲之勢。女子舞步和舞姿略同男子,僅步距比男子小而輕盈。雙手在頭部向裏或向外旋抹,動作舒展而柔和。以手鼓爲主要伴奏樂器,通常7/8爲舞蹈基本節奏,間以口哨擊掌和呼喊“拉潑依”烘托氣氛。

鷹舞的主要形式有“恰甫蘇孜”、“買力斯”、“拉潑依”等。“恰甫蘇孜”在塔吉克語中意爲:“快速、熟練”,它既指節奏,又是即興表演並帶有競技性的舞蹈形式,代表了塔吉克族舞蹈特有的風格。

其表演以雙人對舞爲主,形式活潑,舞者可自由進退,兩三組同舞,亦可男女同舞。表演時多由一名男子邀請另一男子同舞,兩人徐展雙臂,沿場地邊緣緩緩前進,如雙鷹盤旋翱翔;隨後節奏轉快,兩人互相追逐嬉戲,忽而肩背近貼側目相視,快步行走,又驀地分開躍起,如鷹起隼落,由低到高擰身旋轉,扶搖直上,最後舞蹈在競技旋轉中結束

這些動態表現,顯然是西域樂舞“胡旋舞”、“胡騰舞”技藝的遺存與昇華。“買力斯”,意爲“特定節拍”,是以民樂伴奏或民歌伴唱爲主的自娛性舞蹈,也常用來表演傳統的故事性民歌,它以原地連續旋轉爲特色,婦女尤其喜歡。

“拉潑依”是家庭內只用一個熱瓦甫伴奏的特定舞蹈形式,有時也在室外進行,其伴奏多用恰甫蘇孜的曲調,伴奏者還可以邊演奏邊舞,舞蹈動作自由、輕快,技藝高的演奏者可把熱瓦甫放置在肩上彈奏起舞,這可能是西域樂舞風習的遺存。

鷹舞是塔吉克族的民間傳統自娛性舞蹈,場地不受限制。無論田埂地頭、庭院室內,只要人們興致所至都可起舞。其舞步與鷹笛的曲調是一致的,主要是八分之五拍、八分之六拍、八分之七拍,基本動作是:腰微彎,右臂朝前伸,手指微朝上,左臂彎曲朝後,位於腰部,手指伸開。腳步隨着笛聲和鼓點旋轉360度,此時,收回右臂放在背後,伸出左臂朝前。有時兩臂平行,有時兩臂一上一下,恰似鷹的翅膀,腳步隨鼓點和笛聲可旋轉180度和360度,也可朝前和左右前進。無論在旋轉或是在前進時,兩肩還要隨着曲調的節奏不停地一上一下地抖動。

鷹舞主要是男人的舞蹈,但也有男女合跳的,也有集體跳的,遇到節日或是婚禮,只要是鷹笛和手鼓聲一響起,男男女女都會翩翩起舞。在鷹舞中還有“馬舞”、“箭舞”、“刀舞”等舞蹈,也是用鷹笛和手鼓伴奏,其舞步和鷹舞的步伐差不多。舞蹈開始時,往往先由一名舞技較高者下場,接着,衆人便紛紛下場共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l6y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