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惟妙惟肖的彝族“跳菜”文化

惟妙惟肖的彝族“跳菜”文化

彝族的跳菜其實是一種在雲南的彝族民間一種非常獨特的上菜形式與宴賓時的最高利益。也是舞蹈、音樂與雜技完美的結合。大家或許對於這種跳菜文化不是特別的瞭解。那麼,大家對於這種跳菜文化是否感興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了解一下彝族的跳菜文化吧!

惟妙惟肖的彝族“跳菜”文化

彝族跳菜的簡介
  彝族跳菜,就是舞之上菜,是無量山、哀牢山一帶彝族民間獨特的上菜形式和宴賓時的最高禮節。宴賓時,通常用方桌沿兩則一溜擺開,賓客圍坐三方,中間留出一條“跳菜”通道。三聲大鑼拉開“跳菜”序幕:大鑼、蘆笙、三絃、悶笛、樹葉等民樂齊奏;姑娘小夥“嗚哇哩——噻噻”的高腔吆喝聲與純真優美的民樂聲,匯成一曲高品位的民間交響樂而令賓朋好友欲仙欲醉……

彝族跳菜的內容
  彝族跳菜是一種彝族的獨特的風俗習慣,是一種最高的禮儀,跳菜“領舞引導衆”跳菜“高手登場亮相。他們供揖拜諸位廚師和樂師之後,”跳菜“宴正式開場。”跳菜“者通常用黑漆溜金木盤,內裝8碗(碟)菜,在神祕豪放的”嗚—噻噻“的吆喝聲中,只見頂着托盤的光頭漢子雙手拱揖,腳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另一個頭頂和雙臂各撐一菜盤(共24碗)的漢子緊隨其後入場。他們合着古樸純厚的民樂協奏曲,臉上作着滑稽風趣的怪相,跳着歪來複去而又輕鬆、優美、流暢、連貫的舞步,一前一後登場。兩位手舞毛巾的搭檔,則怪態百出,形如彩蝶戲花般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地爲其保駕護航。

一對託菜手即要上菜四桌,搭檔把32碗菜擺成回宮八卦陣,每碗菜都象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規矩逐一落桌,絲豪不亂。

一對託菜手剛退場,只見一位頭頂托盤內裝12碗菜,口中銜着兩柄銅勺,勺上各置一碗菜,雙臂各疊5碗菜的“空手疊塔”頂極高手合着鼓樂聲上場。那一起一落、搖來晃去的舞姿使衆賓客爲之捏一把汗,生怕盤翻菜灑而不敢出氣。只見表演者從容自如,重疊在他臂、口、頭上的24碗菜卻隨着他的舞姿位置變換而穩穩當當,連一滴湯汁也不曾濺落出來。表演者臂、肘、手、口、頭功齊用,開張整合,緩急有序,讓您在“天人合一”之中見美、見奇、見情,令人不能不爲之驚歎叫絕。

彝族跳菜是在雲南南澗縣比較盛行,南澗縣爲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振興民族特色經濟,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爲縣域經濟增長點來抓,全力打造南澗獨有的彝族民間民俗――跳菜文化和跳菜經濟。

彝族跳菜是舞蹈、音樂與雜技完美結合的歷史悠久的傳統飲食文化;是彝族人用來表達喜怒哀樂的形體語言,並透過這種語言來達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彝族文化的特色所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7y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