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間故事 >

草聖大家張旭的故事 古代勵志名人

草聖大家張旭的故事 古代勵志名人

這期古代勵志故事爲我們帶來的是草聖大家張旭的故事,洛陽城內陽光普照,鶯歌燕語,一派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此時,在繁華的市中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喝彩聲、擊節聲不絕於耳,街頭巷尾的小商小販忘記了手中的活計忙着去趕場……

古代勵志名人,草聖大家張旭的故事

這是發生在唐文宗時代的一個故事。洛陽城內陽光普照,鶯歌燕語,一派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此時,在繁華的市中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喝彩聲、擊節聲不絕於耳,街頭巷尾的小商小販忘記了手中的活計忙着去趕場,身居雅齋的飽學之士也邁出斗室匆匆忙忙趕去觀看,就連身處異鄉旅行者也駐足欣賞。

是什麼遊戲雜耍如此熱鬧,原來是被世人稱作“張顛”祖籍爲蘇州的張旭長史正在揮毫潑墨,你看他,臉色紅潤,額頭青筋突起,酩酊大醉,口中唸唸有詞,時而呼喊大叫,時而踉蹌奔走,如醉如癡,如顛如狂。驀然,他手操飽蘸水墨的毛錐,似醒似醉,搖搖晃晃地在鋪張開得宣紙上,神馳般地盡情揮灑開來。

剎那間,筆墨淋漓,滿紙氤氳,變幻多端,如駿馬奔馳,倏忽千里,如羣龍戲海,躍然紙上。通觀此時的書作,斐然跌宕,動靜交錯,波瀾起伏而又井然有序。時而低昂迴翔,翻轉奔逐,時而若狂風大作,萬馬奔騰。狀其聲瀟灑澎湃,抒其情深沉豁達。書者的情感在酒神的相助下,似明空的皓月,如澄澈的流水,像鏗鏘的玉聲。圍觀者翹首觀望,喝彩聲、頓足聲、擊節聲響切雲霄。

一會兒,張旭將毛筆丟向一邊,東奔西走,嘴中大呼長嘯,濃濃的酒氣從口中散出,狂態顛逸之相,讓人忍俊不禁。正當圍觀的人們爲之驚訝、讚歎之時,可見醉意狂態中張旭將頭迅速的放到了盛滿墨水的硯池當中扭轉了幾下,然後神速地將濡墨的頭在紙上游走如飛,來往無矩,身體不斷的晃動,嘴中不時地狂喊,墨水不住地流淌。此時此刻頭變成了書寫的工具,身體成了粗壯的筆桿子,頸部似乎變爲了執筆的靈巧有力的大手。

頃刻間,接連不斷的喝彩聲喧譁聲頓時戛然而止,整個場面空氣似乎一下子凝固了,山色爲之沮喪,天地爲之低昂,人們面面相覷,無不歎爲觀止。詩仙李白有詩讚道:“楚人盡道張某奇,心藏風雲世莫知。三吳郡伯皆顧盼,四海熊俠爭追隨”。

張旭精彩的書法表演,很快不脛而走,傳爲佳話,大江南北,朝野上下,無不爲張旭的書法藝術所感染。

據傳,張旭在蘇州常熟任縣尉期間,有一天,一位儒雅的老人手捧着一張狀紙前來告狀,張旭詳細地瞭解了案情的前因後果,又仔細地端詳了一下這位老人,覺得盡是些如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便操起毛筆在案紙簡單地作出了判決,老人手捧着書有張旭判語的狀紙,露出了滿意的神色,便急匆匆的告辭。可過了幾天,這位老人又來告狀,張旭看了看跪在臺下的這位老人,臉色一沉故作生氣的樣子問道:“你這老人又有何不事”。

古代勵志名人,草聖大家張旭的故事 第2張

老人小心翼翼地把狀子呈上來,張旭看後臉色有些不太高興說:“區區小事,爲何老來麻煩本官。”老人聞言顯得有些侷促不安,連連磕頭道:“大人,這”老人慾言又止,“快快從實招來”。張旭追問道。老人又磕了一個頭,認真地嘆道:“唉,還是實話實說吧,草民並非是來告狀的,是因大人的字太美了,想得到您的墨寶,但又沒有好法子,便想出瞭如此小人之策。”老人的嘴不停地抖動着:“懇……懇請大人寬恕。”張旭聞言心中嘀咕道:“原來如此。”又覺有些非同尋常便又盤問道:“爲何如此雅好書法”。

老人微微擡了一下頭,看了一下張旭:“不瞞大人您說,先父在世時對書法鍾愛,一生朝夕把玩,追摩不已。”此時老人有些自信而惋惜:“先父西去後,給鄙人留下了大量的書法作品。”張旭聞言怒氣頓時煙消雲散,立即站起:“先生,快快請起,不必多禮。”便吩咐僕人取來筆墨紙硯,展紙潑墨,龍飛鳳舞,一揮而就,“春蚓秋蛇之書,聊博一笑。”張旭把作品給老人又謙遜地說:“先生能否把家裏的大作捧來一睹爲快”。老人接過張旭的墨寶顯得有些激動連忙說:“大人如不嫌棄,鄙人倍感榮幸。”爾後,老人寒喧而歸。

翌日一早,老人興高采烈地來到張旭府上,將家藏的書法捧給張旭。張旭小心的開啟展讀,情不自禁地自語道:“妙哉。妙哉。難得的佳作呀。”從此,每日摸索把玩,探頤追索,從中獲得了許多書法的奧妙。

由於張旭善於學習,勤於研究,書法藝術達到了令人仰止的藝術境界,淋漓盡致,盡顯靈性,充分顯示了書法藝術“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張揚精神世界藝術手段,所以世人給了張旭一個美稱“張顛”,就連至尊至上的文宗皇帝也下詔書稱: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斐旻的舞劍成爲天下的“三絕”。

詔書傳到洛陽城,頓時引起了巨大地轟動,滿朝文武,賢人達貴,紛至沓來,前來向張旭祝獲道喜,張旭作揖一一致謝,並設宴款待。席間,人們提議讓張旭談談其草書“絕”的祕訣,張旭難以推辭,便謙虛地說:“各位見笑了,本人淺陋,自知不才,皇上獎掖,受之有愧。”張旭舉杯道謝:“要說體會,無非‘用心’兩字。”此時滿堂名流,面面相對,一一點頭,似乎從張旭此語中悟到了一些道理,異口同聲地道:“此言非虛也。”“烈如羿射九日落,嬌如羣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張旭酒過三巡吟詠起了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的詩句:“諸位,想必大家對此詩句一定不陌生吧。”各位名流頻頻點頭示意,張旭接着說:“在鄴縣,本人有幸見過公孫大娘的優美絕妙的舞姿,每次觀看,常常爲之動容且浮想聯翩:她將左手揮舞過去,立即觸到了這個姿勢像什麼字;她間或的跳躍旋轉,覺得像草書中筆鋒的‘使轉’;而整個的姿態音容,又給了草書結構的啓發”。張旭言罷,衆人無不拍手稱快,嘆其卓絕。

生活處處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真正有知識的人,是善於體驗生活,並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的人。生活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對此,卻熟視無睹,滿目皆空,縱有滿腹經綸,又怎能說是學問博大。張旭博學多才,但他不拘泥於一技一藝,而是善於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從無字處學習並敏於思考,最終成爲了彪炳史冊的草書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jian/w42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