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城市文化 >

靈境衚衕名字的由來 靈境衚衕的來歷

靈境衚衕名字的由來 靈境衚衕的來歷

在北京有很多相對出名的衚衕,很多不是常年待在北京的人也都會有所耳聞。特別是其中的靈境衚衕,只聽名字就讓人能聯想到這衚衕一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那麼靈境衚衕是怎麼來的,又爲什麼要叫靈境衚衕呢?一起到衚衕文化了解。

靈境衚衕的來歷,靈境衚衕名字的由來

據《帝京景物略》去,明永樂十五年(1417),皇帝朱棣患病,夜間入睡,做夢,夢見兩位道士前來授藥,不日其病即愈。皇帝甚爲感激,於是下令爲其建宮祀,封其爲玉闕真人、金闕真人,賜名爲靈濟宮。相傳,這兩位真人一叫徐知證,一叫徐知諤。既然是皇家勅建的寺廟,其佔地之廣,規模之大,可想而知。

每逢初一、十五、立冬、夏至等節令,皇家總要派大臣前往燒香禱告,祭祀真人。有時,大臣患病,也要想辦法到此祭祀,以求真人保佑,早日康復。明代凡有重大朝會,文武百官也要先到此聚集,習儀演練。許多明代文人,在此留下了歌頌靈濟宮的詩文。有首詩寫道:“晚來騎馬過仙壇,寶芨靈文試一看。

月度三花瑤殿靜,風吹獨鶴玉階寒。”又有詩云:“地可招松鶴,仙源此處通。”靈濟宮的道士經常還舉辦講學活動,主持講學的人,有時是大學士,有時是吏部尚書,有時是後倍侍郎,聽講的人自然也是一些高官。每次講學參加者多達午人很有氣勢,而且聽過幾次講課之後,多仍攀附高官顯貴者。

崇禎十五年(1642)有位大臣向皇帝寫了一個奏章,說靈濟宮供奉的兩位真人是叛臣之子,不宜受朝臣拜跪,請示用帳幕將其塑像蓋起來,停止祭祀活動。崇禎皇帝認可了這個奏本,從此靈濟宮便衰落了。

民國後,靈濟宮所在地,諧音爲靈境衚衕。以西黃城根爲界,靈境衚衕有東西兩段,西段稱靈境衚衕,東段稱黃城根。實際是一段東西走向的皇城舊址。明清皇城的設計是有兩個西南角的。今府右街南口,是皇城的西南角,由此往北,至今靈境衚衕東口,向西拐彎,直達今西黃城根南街南口,形成另一個西南角而向北拐彎,直奔西安門。就是說今靈境衚衕東段往北的一片地帶,早年都是皇城以內的範圍。

1949年後,靈境衚衕與黃城根合併,統稱今名。1965年,又將八寶坑併入。

早先,它可不叫靈境衚衕。明代,它分爲東西兩部分,東部稱靈濟宮,因靈濟宮在此而得名。此宮爲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下令修建,以祭祀徐知證和徐知諤二兄弟。後成爲百官朝見皇帝的預演場。古木深林,巍然仙宮。西部稱宣城伯後牆街,因南側有宣城伯府第故取此名。清代,以西黃城根南街爲界,東段音轉爲靈清宮、林清宮,老百姓廣稱爲林清衚衕,西段改稱爲細米衚衕。

1911年後,東部改爲黃城根,西部則改稱靈境衚衕。據說,宣統帝師、太傅陳寶琛住在此,天天進宮爲小溥儀授課。1949年後兩段合併統稱靈境衚衕。1965年將八寶坑併入。八寶坑位於西部北側,爲南北走向的死衚衕,因地勢低窪衛生差,故原稱巴巴坑,後諧音雅化稱八寶坑。到了清朝靈濟宮逐漸荒廢。

建築特點
  今衚衕北的石板房頭條、二條衚衕一帶在基建施工時,曾發現地下有古建築基礎工程,是三合土夯土,高4。5米,面積很大,其中一處東西長32米,南北長20米,疑是當年靈濟宮的地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chengshi/v95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