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城市文化 >

久負盛名的廈門四大建築風格

久負盛名的廈門四大建築風格

廈門的建築風格,從學校到民居幾乎都是獨具一格,各有千秋,他們讓充滿文藝氣息的廈門更添一筆濃厚的光彩,鼓浪嶼上的特色歐式建築和廈門的騎樓等等都因各自的特色受到各地遊客的關注,更有人慕名前來拍攝。那麼,你想了解廈門的四大建築的風格嗎?就跟着小編一起看看廈門文化吧!

久負盛名的廈門四大建築風格

一、歐陸建築
  上了鼓浪嶼輪渡碼頭,沿鹿礁頂——福建路——鹿礁路——復興路,折向漳州路,這是首選的線路;第二條是從晃巖路——筆架山頂,轉入安海路——鼓新路。這兩條線路可以觀賞到鼓浪嶼有代表性的歐陸建築。

建於1844年和1870年的英領館已被拆除,新建的樓宇沒有原版的韻味,經過它時,只能作歷史的回顧。穿過仿英式建築的日本領事館和東洋式建築日本警察署後,就到哥特式建築天主堂,其尖形藝術是十分有個性的,值得一看。

走出天主堂,左轉就是榮遠堂,這是一幢羅馬柱支撐,歐式風格爲主的精品別墅,它的三樓又有中國建築思維,與高雅的花園和諧相配,十分耐看,頗值得玩味。對面是“海天堂構”,五幢別墅各顯其姿,中樓和兩側的別墅最爲美觀。中樓是傳統歇山頂,但主體是歐式風格,中西結合得頗有特色,特別是中脊下的藻井更爲好看;兩側的則屬巴洛克和中國古典藝術相結合的裝飾,也很精美。

林爾嘉住的八角樓,是具有巴洛克韻味的南歐建築,故事頗多,必須仔細品味。升旗山麓的李清泉別墅,樓宇豪華而現代,花園寬敞而靜謐,是家居理想之地,可不要被大門上“容谷”二字所迷糊,那是“榕谷”的筆誤,因爲別墅建在古榕的山谷裏。

漫步至復興路西端,綠樹花叢裏有二幢維多利亞風格的白色小別墅,那是福建活版印刷創始人白登弼的別墅,外貌雖已古老,但仍不失當年的氣韻,且別墅裏衆多的人物和故事百聽不厭。

看過白家別墅,折向漳州路,去看林語堂和廖翠鳳的新娘房,廖家別墅是鼓浪嶼頗有資格的老別墅,且有林語堂這位中國文學大家的諸多軼事,足以提高旅遊的興味。

當年號稱“中國第一別墅”的黃家花園中樓,這幢英式帶有東南亞風韻的豪華別墅,看它那個上下左右用楠木裝修的大廳,以及廳後時值10萬大洋的意大利大理石樓梯,就足令人歎爲觀止,別說那別緻的後廊和特意打造的天台了。

出了黃家花園,沿途觀賞以波折屋面見長的林屋,而後來到筆架山頂,頂上有當年曾作爲“會審公堂”的二幢別墅,已成危房的林文慶別墅,滿牆野藤間似有校長的身影!往北就是春草堂、觀綵樓和許家別墅了。春草堂是中西合璧的家居小樓,異常溫馨,許家別墅系折衷式風格,莊重典雅,那玫瑰紅牆面後邊仍可聽到許家四傑的鋼琴聲。觀綵樓最具個性,它有強烈的荷蘭風格,主要看點在於繩狀門柱、火槍手面龐的窗楣和背弧型的三樓,充分展示了它的建築藝術美。

從觀綵樓右側的石級而下,就是亦足山莊了。這裏有全鼓最漂亮、最高大的歐式門樓,有過渡道上的巴洛克照壁、花壇,使人過目不忘。而後順着小徑,來到安海路的番婆樓和西歐小築。番婆樓的彩色裝扮頗有洛可可的味道,“五腳氣”長廊又是東南亞風格,但它的看點還是樓前番婆點唱看戲的戲臺和那進門見福出門也見福的大門樓。千萬別小覷西歐小築,它的年齡頗高,是19世紀中葉的作品,當年建築的形態、裝飾材料以至牆面粉刷的顏色等等,還一如既往,保持本色,風貌依舊,是難得一見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家居別墅,凡經過它身旁的歐洲人,無不停下攝影留念,不忍離去,可以說它是鼓浪嶼別墅中的寶中寶了。

順着彎曲的小巷,一轉彎就是楊家園,共有5幢別墅,都頗爲進階,其中的“忠權樓”的歐洲窗最爲美觀,窗櫺、窗套、窗楣均十分藝術化,短暫一瞥就能留下深刻記憶,它的供水系統也使人難忘。

最後觀賞的是八卦樓,它是全鼓最大的的別墅,是廈門近代建築的代表,造型獨特,紅色圓頂最吸引人,乃是仿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堂石頭房圓頂而建造的,傲立穹窿,成了鼓浪嶼和巨輪進出港的標誌。

可能你也喜歡:
  河北曲藝的文化“奇葩”-唐劇
  天津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魏記風箏”
  天津藝術的“活化石”-天津快板
  獨具天津特色的泥人張彩塑

久負盛名的廈門四大建築風格 第2張

二、騎樓建築
  騎樓,在中國南方和東南亞地區的城市裏,隨處可見,是這個地區和城市的一大特色。1920年,廈門市政會在規劃建設廈門的新城區時,以騎樓作爲街市的主要形式。

這些臨街的商家,營業店面連着騎樓,樓上住人,家用、商用、公用合而爲一。至1932年,新城區構築起了四橫(開元路、大同路、思明西路、中山路)一縱(思明南北路)爲框架的格局,一直到1980年廈門爲經濟特區以後,這一框架才被突破。騎樓爲廈門人民服務了六十年,在廈門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如今,廈門市區雖擴大了好幾倍,當年的新城區變成了“舊市區”,而新建成的城區再沒有建造騎樓式街市,可人們依然想念嚮往騎樓,因爲騎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太多的溫馨和好處,難以割捨!

到騎樓下,找個熟人,就地架起小茶几,泡起茶,聊起天,說了許多鼓浪嶼別墅裏的人和事。此刻,人與人零距離,溫馨自然,表現了廈門的地域人文優勢,這在北方的街市上是看不到的也不可能看到。三巡烏龍茶下肚,疲勞頓消,精神煥發,步履輕盈地回到住地。

走在騎樓的商店都向你敞開胸懷,任意挑選,合意就成交,不合合意轉身就離去,形成了一種隨意的默契,沒有任何人對你說三道四,反映了人與人的那種互信。

風雨季節,騎樓爲行人擋着風和雨;炎陽九夏,又是騎樓爲行人擋着陽光和暑氣。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蔣軍飛機天天來光顧,不時打串槍下個“蛋”,揚長而去。聰明的廈門人,把騎樓的廊柱連接起來,築成胸牆,“五腳氣”變成了“寬戰壕”,商家照樣做生意,行人照樣購物論價,騎樓成了安全港功莫大焉!

如今的騎樓,依舊商意濃濃,溫情脈脈。有時還是待茶接風的場所,朋友端着茶,吃着餅,旁若無人,還望着匆匆而過的行人,直至萬家燈火,站起身道一聲謝謝,去疲勞,裝着愜意,搖手而去。騎樓,成了新時代交際應酬的場所。

正因爲如此,衆多商家認識到騎樓下的商機,把衆多商品搬到騎樓邊,招手、吆喝、鼓掌、試用,千姿百態,熱鬧非凡,“五腳氣”裏的商業氛圍十分濃烈,久而不衰,表現當今廈門的一道風景,也構成了時代的一種特性!保護騎樓,不就是保護了廈門人的一份心情,一種文化嗎?

可能你也喜歡:

傳奇人物陳嘉庚與廈門大學文化
  廈門傳奇人物“陳嘉庚”
  淺談廈門名稱的由來
  磚塔衚衕,北京最古老的衚衕

久負盛名的廈門四大建築風格 第3張

三、紅磚民居
  紅磚民居是中國最漂亮的民居,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

建築,能解讀一個城市的歷史沿革。我們來到海滄管委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整齊漂亮的小高層建築,使我們讀出了海滄發展的腳步,讀出了海滄人凝聚的智慧和力量。因爲幾年前,這裏還是“石塘大隊”的鄉村,阡陌縱橫,山坡水塘散佈着紅磚民居和花崗岩石屋,可如今已是筆直的大馬路,繁華的商業街了。我們的視線隨着海滄的發展腳步,去尋訪它的足跡。

我們站在蓮花洲陳氏家族創建的“蓮塘別墅”天井裏,被眼前的建築所驚服,別墅的規模和藝術遺存,絕對是福建之冠。別墅原是陳家辦的中學,天井裏有三個戲臺,農忙放假後,戲臺上演出農村社戲,祝福豐收。戲臺四周的牆裙上,鑲嵌着福建最精美、面積最巨大的磚雕羣,那“百花園”、“百獸園”以及潑墨山水的雕刻拼接,堪稱一絕。

從八卦門、過廊、護厝折向後花園,蓮花蕊中的八角亭雖已不存,站在蕊中,卻能完整地看到中國農村村落家族聚居區的標準規制:家居、教育和祭祀三要素。鄉村村落大凡有良好的居住環境、開展教育的場所和祭祀祖先的宗廟,蓮花洲上這三要素按各自的方位,和諧相配。居住在東,教育向南,宗廟面西,圍着一個蓮花蕊,真是理想的福地(蓮花地穴、四向均佳)。

家居爲三落雙曲燕尾和馬鞍護厝的紅磚屋,在藍天白雲下,碧水芳草間,顯得分外自在;蓮塘中學環境優靜,是讀書的好地方;家廟宛在堂爲二落紅磚屋,是陳氏家族祭祖的地方,三者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各有朝向,構思奇巧,令觀者美不勝收。帶着蓮花洲的美好印象,我們來到新垵。

新垵,曾名新江。宋元時,中原氏民爲避戰亂遷徙而來,擇馬鑾灣水邊,依蔡尖尾山的風水寶地而居,勤勞創業,繁衍子孫,有的出洋謀生,歷千年而人才輩出,至解放,形成了約200戶500多幢紅磚屋的大村落,村落裏家居、教育、宗廟一應俱全,還有村落自家的商業街,保衛村民安全的少林五祖拳,更有中原氏族與閩南地域相結合的信俗、婚俗、節俗、食俗,形成了文化深厚的民俗和口味頗佳的美食。不論你到村落的東、南、西、北哪一片,都會被儲存完好的、高高揚起的燕尾,穩重厚實的馬鞍屋脊所吸引,被這裏勤勞勇敢的先民所創造的紅磚屋所折服。

新垵可看的紅磚大厝太多了,但只要看過旅居緬甸的鹽商邱新樣建造的三合院、規模宏大的大六規、惠佐邱瑞明家的三落大厝、星洲奇人邱菽園的雙護厝的四落大厝,以及始建於明代的宗廟貽谷堂,那新垵的紅磚民居的概念就會深深的印在腦殼裏,揮之不去,而且一有機會還想去觀賞。

新垵的紅磚民居羣落的規模,在省內是獨一無二的,所蘊含的建築藝術、文化美術十分深厚。走在小巷裏,可以看到城市裏絕對看不到的衆多燕尾脊匯於藍天下的美景,可以觀賞匠人創造的各種形式的磚砌工藝和出磚入石的巧妙組合,可以看到三合院、四合院、“目形院”與護厝間的日月井、龍虎井,尤其那百花齊放、吉祥延年、納福避邪、千姿百態的懸魚飾,以及精美絕倫、閃光耀眼的鎦金、貼金、飾金的各類木雕、掛落、神龕、斗拱、雀替、樑枋、月板、罩,還有說不完的用手工細鐫的石雕工藝,臺荃、牆裙的櫃檯腳,托起了整座紅磚民居。

可以說,走一趟海滄、新垵,絕對是一次進階的藝術享受。如果你還嫌不足,那就進一步探求這些紅磚屋裏主人的故事,從他們創業的艱辛中去領略人生哲理,藉以撫平心靈的缺損,促進思維的健全。

可能你也喜歡:
  河北地方戲曲的奇葩:河北梆子
  唱腔獨特的河北絲絃文化
  廈門戲曲音樂的一朵奇葩“高甲戲”
  源遠流長的廈門歌仔戲文化

久負盛名的廈門四大建築風格 第4張

四、“嘉庚風格”建築
  “嘉庚風格”建築主要聚集在集美和廈門大學。

陳嘉庚先生在南洋22年,親身經歷了帝國主義殖民者的欺凌壓迫,嚐盡了洋人趾高氣揚的滋味,心靈深處受到極大的創傷。當他有了反抗殖民者的本錢以後,自然會在他的行爲上反映出來。1920年起,他發明創造了把閩南的燕尾脊、馬鞍脊和中國傳統的歇山頂,壓在西洋建築上,以表現中國人的自尊,他長久以來被壓抑的心情得到了宣泄,從而獲得了揚眉吐氣的快感。這就是“穿西裝,戴斗笠”的“嘉庚風格”建築的心理特徵。這在廈門獨樹一幟,至今無人跨越。

“嘉庚風格”建築,近看美,遠看更美,越看越美。你不妨歇腳於龍舟池南岸,選擇視覺寬廣的角度,悠然坐在木麻黃下,遙看對岸的道南樓、南薰樓,宛如美女羣裏盛裝的最美佳麗,在藍天下熠熠生輝,池中倒影似入水芙蓉,隨着白鷺點波漾起的漣漪,樓影若接若離,好像無數彩練在水中飛舞,美得無法形容,勝似瑤池仙境!

向南望,先生竟將歇山頂裝點解放紀念碑,傲立海天,莊嚴巍峨,這恐怕是華夏大地惟此形制的紀念碑了。

走近道南樓,與它零距離接觸,那角、那柱、那情,處處表現了陳先生的獨特思維。他利用廈門彩色花崗岩的優勢,把古老的出磚入石工藝發揮到了極致。你看,牆角有牆角的搭配,柱面有柱面的拼接,牆面有牆面的花式,表現了花崗岩的無比美觀,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有誰能超越?當你不禁用手撫摸這些工藝時,心中驟然騰起對先生的敬意,驟然感到“嘉庚風格”建築的無窮魅力,不忍離去。

順着七星池往西走,來到華僑補校(原水利商科),只見綠琉璃、紅瓦頂連成了一片,綠琉璃深沉穩重,大紅瓦(嘉庚瓦)豔麗歡暢,相互輝映,在廈門大橋的襯托下,似乎觸摸到了它的歷史年輪,思緒也隨着大橋上南來北往的車輛飛馳而去!

特別是綠琉璃屋頂上那六個伸向藍天的燕尾脊,不正說明陳先生敢爲天下先的創造精神嗎?縱觀廈門、閩南、臺灣的紅磚厝,只有二個或四個燕尾,惟陳先生建造的樓宇有六個燕尾,雙向騰飛,靈動美麗。從這點來說,陳先生的開拓精神是頗得後人認真思索和學習的!

走過集美學村的每幢樓,每一條街,時時刻刻處處都能感觸到陳嘉庚先生的存在,它留給我們的這筆寶貴財富,不論是精神上的還是建築上的,都十分厚重,我們以及子孫後代都享用不完。

可能你也喜歡:
  中國音樂的“活化石”-廈門南音
  別具一格的廈門中秋節的習俗
  獨具特色的廈門端午節龍舟賽
  “多才多藝”的廈門功夫茶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chengshi/561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