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二十四節氣 >

四時八節是什麼意思 中國傳統節日

四時八節是什麼意思 中國傳統節日

四時八節是黃曆中關於節氣的一種說法,在民俗中也表示一些民俗節日,那麼四時八節是什麼意思呢?本期二十四節氣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四時八節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國傳統節日:四時八節是什麼意思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節氣。民俗盛行的四時八節,指上元節、花朝節、清明節、立夏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

八節中,上元節吃元宵和玩龍燈,端午節吃糯米糉,中元節燒紙錢祭祖宗,家家做米餈,中秋節賞月吃月餅。較具地方特色的是: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家家戶戶備有較豐盛的酒筵,要吃“湯圓”,富有團圓之意。晚上有觀燈的習俗,有龍燈、扛燈、兔子燈等幾十種,縣內農村還有打甑蓋的習俗,晚上由各村年輕人組成的甑蓋隊,到頭年結婚的新婦家,敲鑼打鼓,一人手提甑蓋,口唱祝詞,熱鬧一番,完後由主家端出酒菜黃餈犒勞甑蓋隊員。陰曆二月十五日的花朝節,農村婦女圍坐吃擂茶,互相慶賀節日。縣內南部農村還有燒花燈的習俗,凡是頭年結婚的新婦,由孃家和內親送來麒麟燈與觀音送子燈,在花朝節當天晚上燒去麒麟燈。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爲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爲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爲“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秋季景色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着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纔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而秋季又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冬至爲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相應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時白晝全年最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jieqi/9kwy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