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傳統節日 >

不同地區的下元節都有哪些習俗?

不同地區的下元節都有哪些習俗?

隨着日月的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爲多備豐盛菜餚,祭拜祖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節日。人們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自身的崇拜。而在下元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着不一樣的習俗。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元節的習俗都有哪些吧!

下元節的習俗:

不同地區的下元節都有哪些習俗?

祈願神靈:從祭祀內容與對象的演變來看,下元節又溶進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祀風俗,使其又成爲一個祭祀神靈、祈鑲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福建省莆田一帶,下元這天傍晚,各家各戶都要在田頭祭水神,祈求在乾燥的冬季莊稼地滋潤,農作物平安過冬。祭祀時,擺上齋品,將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誠。

享祭祖先:隨着日月的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爲多備豐盛菜餚,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祭祀節日。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靈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爲了祈求祖先庇佑於後代。祖先崇拜的產生與古老的靈魂信仰觀念有關。

節令食品:飲食風俗是節日習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在長期的、衆多的節日活動的實踐中,形成了獨立的、特殊的節令食品,諸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糉子,仲秋節吃月餅等等,它同其它風俗習慣一樣,作爲民族的一種共同情感、共同心態.統一着人們的節日行爲,對節日的生存、發展起着重要作用。

修齋設醮:下元日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爲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鑲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

下元節的習俗:

不同地區的下元節都有哪些習俗? 第2張

漳州的下元節習俗
  十月十五日爲道教水官的生日,故稱下元節,俗稱十月半。舊俗於是日焚香點燭,以牲醴敬祭“三官大帝”,並在大廳前懸掛三盞玻璃宮燈,名之爲“三界公燈”。農村多在這一天祭祀土地公,答謝晚季的好收成,祈求社裏平安,宗族興旺,有的地方還要演戲娛神。

北京的下元節習俗
  以北京爲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大約就是目前現存的北京小吃“豆沙包子”。如今,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

客家的下元節習俗
  客家地區的下元節重視程度不一,福建寧化下元節唸佛媽媽前往佛廟燒香。農家正值晚稻收成已畢,普遍要打餈粑分送親友,做些紅燒肉等菜餚下酒,作爲過節家宴。有的農村也有請親友同食。

江西石城縣有的村莊十月初十過節。有的農村連日家宴,以慶豐收。逢年過節,客家人都要做粄、吃粄。農曆七月十五過七月節(中元節),吃粄是肯定的,曬乾的金桃娘樹燒成灰,濾汁浸米,磨成米漿,入油鍋加熱攪拌黏稠成粄,在簸箕內揣到韌性十足後,用粄印印出美麗的花紋,一個個小圓粄,金燦燦,香噴噴,蘸漏水糖,吃起來香味十足。下元節,客家人用剛收穫的晚糯米打麻粢(滋粑、粢粑),慰勞收割的辛苦,慶祝豐收的喜悅。

閩西客家地區下元節也稱爲“完冬節”,農家打樓粑做米果,煮芋子包,做豆腐,美餐一番,俗稱“做完冬”。也有些鄉村打醮祀神,請親友看戲,捉傀儡。

標籤: 習俗 下元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chuantongjie/qyd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