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傳統節日 >

中元普渡的由來 中元節習俗

中元普渡的由來 中元節習俗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佛教中稱爲“盂蘭盆節”,而道教中則稱爲“中元節”,稱呼不同而各有節俗,例如中元節時,我國民間就有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普度十方孤魂野鬼的習俗,稱爲中元普渡,那麼今天的老黃曆就爲你介紹,中元普渡的由來。

中元節習俗:中元普渡的由來

“中元”是道教的說法。道教經典稱正月十五爲上元,七月十五爲中元,十月十五爲下元。又將“三元”與“三官”相配,說天官神主賜福,生於正月十五;地官神。道家以農曆七月十五爲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屆時地官檢查、考校天上地下神仙、凡人、動物的表現,以便定罪免刑。

道教稱天、地、水爲“三元”;元者,即是一切事物之開始。道教認爲天地水三元之氣,爲最初生成人類,長養萬物之根本,又把三元配置於農曆的三個日子,稱爲“三元日”;上元日正月十五,中元日七月十五,下元日則爲十月十五;故此“中元”的意思,即是七月十五日。

“三元日”之中,上元日爲“上元一品天官賜福大帝”之生日;中元及下元日分別爲“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及“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之生日。三官大帝的地位,僅次於玉皇上帝,統御萬靈,故此三元日爲道敦的重要節日,在此三日均舉行齋醮。

三官的傳說很多,但以中國古代堯、舜、禹三帝配三官的傳說較爲合理。因爲在古代堯帝定天時,施七政,所以當了“天官”,天官主賜福,所以多爲一般民間所供奉;舜帝把中國分爲十二州,使人民能夠過着安定的生活,所以當上了“地官”;而且舜帝事親至孝,所以“中元節”又叫“孝子節”。

在古代民間,這天家家戶戶殺雞宰羊,燒香及金銀衣紙祭饗祖先;這種孝祭祖先的行爲,推而及之,普度無主孤魂,使他們在這天亦特別得到很多人的祭祀,所以叫做“中元普渡”;至於禹帝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保家,因此當上了“水官”。

中元普渡活動一般帶有以下三個目的:一、祭奠先祖亡魂;二、薦享無主;三、超度新死亡鬼。而在我國地區,普度的形式又分爲公普和私普。私普就是以街、莊等居住單位爲主的普度,從七月初一到三十,大家商議好時間輪流普度。

普度時都會在門口擺設長長的供桌,擺上豐盛的菜飯以及其它的食物等,每盤菜上都要插上一枝香,俗稱“拜門口”。同時,家家門前、檐下都掛盞圓形紙燈,一面寫“陰光普照”或“慶贊中元”,一面爲“路燈”,這是用來照引路途,使這些孤魂野鬼能找到可以供養他們的地方,又叫“樹燈篙”。

公普又稱爲“廟普”,一般都在七月十五舉行,俗語又叫“拜七月半”。通常以寺廟爲中心,由廟寺主事者來主持。這一天,人們往往在街頭巷口搭起座和祭孤堂,設起普度壇。

普度壇中央懸掛着“盂蘭盆會”的橫幅或三官大帝像。祭孤臺上立着幾塊靈位,有“男孤魂之位”和“女孤魂之位”,這是召喚各方沒有主兒的“餓鬼”前來受祭。爲了怕施食時搶不過“大鬼”,還特設“兒童男女孤魂之位”的靈牌。

在壇前邊擺有上下兩層桌子:上桌放一個斗燈,下桌放神像、香爐之類。斗燈內放白米、古劍、銅鏡、剪刀、小秤等物,以作避邪之用。另外,壇前還特設一排長桌,以供民衆擺牲之用。

中午過後,各家各戶便挑起三牲、粿品、水果、紙錢、衣帽、竹笠等祭品前來祭拜。主事者分別在每一件祭品上插上一把黃、綠、紅各種顏色的三角紙旗,並寫上“盂蘭勝會”、“甘露門開”等字形,以作紀念。之後便請和尚、道士各念其經,進行祭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chuantongjie/gl37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