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傳統節日 >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七夕節,自古就是一個很美好的一個神話。隨着時代的變遷,成爲時代情侶慶祝的節日了。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七夕節都有哪些別稱,而七夕節的起源又是怎樣的,最後小編帶大家一起來欣賞欣賞七夕節的圖片大全。可以大飽眼福了哦!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七夕節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始於中國漢朝。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爲“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爲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節日別稱
  雙七:此日月、日皆爲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爲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爲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爲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爲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爲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2張

演變歷史
  節日起源
  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

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着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爲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

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爲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爲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爲“喜中帶吉”月。因爲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3張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爲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週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它說男子以8歲一個週期,女子以7歲一個週期。女子7歲腎氣盛,換牙齒頭髮變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天癸是腎精,任督二脈,以中醫說法,爲一身陰陽之海,五氣貞元,也就是說,二七就來月經,可以生子。三七腎氣平均,最後的牙齒長齊,發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堅,頭髮長極,身體盛壯,到了頂點。五七陽明脈衰,面容開始焦黃,頭髮開始掉。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是一個生命週期結束

七這個數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應該是結束中的誕生。《周易·復卦》: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孔穎達疏:天之陽氣絕滅之後,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來複是去而復來,也就是重生,輪迴循環,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盡,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豐滿。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4張

節日發展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爲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裏,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爲喜歡的節日之一。

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爲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擡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又被認爲是“中國情人節”。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5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6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7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8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9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10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11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12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13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14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15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16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17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18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19張

七夕別稱,七夕起源,七夕圖片大全 第20張

標籤: 別稱 起源 七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chuantongjie/1m8np.html